身
身相关字典
身[shēn]字在结尾的词语
- 龙身[lóng shēn]1.龙的身躯。 2.《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以“龙身”形容人有声名。 
- 清身[qīng shēn]谓清廉公正,以身作则。 
- 置身[zhì shēn]存身。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 
- 当身[dāng shēn]谓及于自身。 
- 设身[shè shēn]1.谓假设己身为他人。 2.设法脱身。 
- 活身[huó shēn]养活自身;保存自身。 
- 絜身[jié shēn]犹修身。 
- 成身[chéng shēn]犹修身。 
- 营身[yíng shēn]谓保养身体。 
- 终身[zhōng shēn]①一生;一辈子:终身不娶|终身不仕。②特指婚姻大事:终身大事|女儿的终身未了,做父母的总放心不下。 
- 微身[wēi shēn]微躯。 
- 观身[guān shēn]谓观察自身的道德修养。 
- 脱身[tuō shēn]抽身摆脱。 抽身摆脱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脱身独去。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他正忙着,一时不能脱身 
- 忙身[máng shēn]事务繁忙的人。常用以称自己。 
- 养身[yǎng shēn]1.保养身体。 2.维持生活。 3.谓将非亲生儿童抚养大。 
- 贵身[guì shēn]1.谓贵惜自身。 2.谓使自身为人所贵重。 
- 立身[lì shēn]安身处世:立身处世|立身恭谨|立身的金箴。 
- 试身[shì shēn]犹投身。 
- 科第出身[kē dì chū shēn]同“科甲出身”。 
- 首身[shǒu shēn]谓首身分离。指死罪。 
- 前身[qián shēn]1.佛教语。犹前生。 2.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织形态或名称。 3.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 
- 存身[cún shēn]1.保全身体。
 2.安身。
 
- 单身[dān shēn]1.无家属或不与家属在一起。 2.指空身不携带物品。 无家属或离开家属的人单身汉 
- 仄身[zè shēn]置身。 
- 谋身[móu shēn]为自身打算。 
- 陷身[xiàn shēn]身陷泥坑﹑火坑之类。谓犯法。 
- 赎身[shú shēn]用钱物或其他代价换得人身自由。 以钱物换回人身自由,特指奴婢妓女等用财物换得人身自由 
- 理身[lǐ shēn]养生;修身。 
- 浑身[hún shēn]全身:浑身是汗ㄧ浑身是胆(形容胆量极大)ㄧ使出浑身解数。 全身吓得浑身发抖 
- 三身[sān shēn]1.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 2.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 
- 敬身[jìng shēn]1.谓敬重自身。 2.谓行礼致敬。 
- 扑翻身[pū fān shēn]俯身跪在地上。 
- 老身[lǎo shēn]老年妇女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早期白话中老年妇人的自称 
- 侧身[cè shēn]1.倾侧其身,表示戒惧不安。 2.向侧面转体。 3.厕身,置身。 
- 童身[tóng shēn]指未与异性发生过性关系的人身。 
- 机身[jī shēn]飞机的中间机体部分,用于装载空勤人员、旅客或货物。 飞机的中间机体部分,用于装载空勤人员、旅客或货物 
- 丁身[dīng shēn]指丁口。 
- 倮身[luǒ shēn]裸体。 
- 遁身[dùn shēn]1.犹隐居。 2.谓用遁形术隐藏身体。 
- 陋身[lòu shēn]谦称自身。 
- 掌上身[zhǎng shàng shēn]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 孑身[jié shēn]单身;独身。 独身;单身孑身远遁 
- 归身[guī shēn]犹投靠。 
- 原身[yuán shēn]1.本身。 2.原形,原来的身形。 
- 降身[jiàng shēn]降低身份。 
- 奋身[fèn shēn]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 
- 亲身[qīn shēn]1.不离左右的亲近。 2.贴身。 3.亲自。 自身亲身经历 
- 闲身[xián shēn]古代指没有官职的身躯。 
- 端身[duān shēn]1.使自身的操行归于正直。 2.摆正身体。 
- 上身[shàng shēn]1.身体的上半部。 2.上衣。 
- 受身[shòu shēn]怀孕。 
- 烦恼身[fán nǎo shēn]佛教语。指人身。谓此身无常,为烦恼所缠扰。 
- 幻身[huàn shēn]佛教语。肉身;形骸。谓身躯由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无实如幻,故曰幻身。 
- 隐身[yǐn shēn]1.不露身份。 2.犹隐居。隐而不出。 3.隐蔽身体。 4.隐匿身形。 
- 殁身[mò shēn]1.杀身。 2.终生。 
- 闪身[shǎn shēn]侧着身子。 
- 卑身[bēi shēn]1.犹言低身﹑屈身﹑伏身。 2.指谦恭﹑逊让。 
- 掩身[yǎn shēn]谓居于隐蔽之处。 
- 翻身[fān shēn]①躺着转动身体。②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翻身户 ㄧ翻身作主。③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只有进行改革,我厂的生产才能翻身。④〈方〉转身;回身。 
- 半身[bàn shēn]全身的一半。 
- 贫身[pín shēn]贫穷之身。多用以谦称自身。 
- 将身[jiāng shēn]立身处世。 
- 只身[zhī shēn]独自一人。 孤单一人只身前往 
- 遶身[rǎo shēn]1.谓古代将盛装金银或钱币的布袋盘绕在腰间。 2.围绕身体。 
- 贬身[biǎn shēn]降低自己的身分。 
- 勑身[chì shēn]整饬己身。谓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 告身[gào shēn]古代授官的文凭。 
- 千牛备身[qiān niú bèi shēn]官名。掌侍从宿卫。后魏始置。 
- 付身[fù shēn]古代的一种身份凭证。 
- 质身[zhì shēn]典押人身。 
- 变化身[biàn huà shēn]佛教语。即化身。 
- 锢身[gù shēn]身体套上枷锁。古代一种刑罚。 
- 返身[fǎn shēn]回身,转身。 
- 顺身[shùn shēn]谓随顺自身的心意。 
- 尸身[shī shēn]尸体。 
- 直身[zhí shēn]1.伸直的身躯。 
- 自由身[zì yóu shēn]谓自身不受约束,行动自由。 
- 鹤身[hè shēn]鹤的身体。喻指隐逸者。 
- 枯身[kū shēn]干瘦的身体。 
- 蹲身[dūn shēn]屈腿下蹲。 
- 丈六金身[zhàng liù jīn shēn]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 刨身[bào shēn]作为刨身的木块或金属架,刨刀安在其中。 
- 秽身[huì shēn]佛教语。称凡夫之肉身。 
- 动身[dòng shēn]启程;出发:行李都打好了,明天早上就动身。 
- 澡身[zǎo shēn]洗身使洁净。引申为修持操行。 
- 分段身[fēn duàn shēn]佛教语。谓轮回六道的凡身俗体。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身。 
- 留身[liú shēn]1.拘留人身。 2.谓朝臣退去,请准独留,向上面奏。 3.指保住性命。 
- 粉身[fěn shēn]牺牲性命。 
- 清浄身[qīng jìng shēn]指清净的佛身。 
- 阽身[yán shēn]谓身近危境。语本《楚辞.离骚》﹕“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 奉身[fèng shēn]1.献身;尽职。 2.养身;守身。 
- 光身[guāng shēn]1.孤单一人。多指无配偶﹑无家庭的人。 2.空身。 3.裸体。 
- 及身[jí shēn]1.亲身受到。 2.在世的时候。 
- 眇身[miǎo shēn]犹言微末之身。封建帝后自谦之词。 
- 代身[dài shēn]犹化身。 
- 同出身[tóng chū shēn]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在宋代为第四﹑五等。明清时为第三等。 
- 洁身[jié shēn]保持自身清白。 使自己保持清白洁身守道 
- 适身[shì shēn]谓顺适身体。 
- 寄身[jì shēn]犹托身。 
- 青身[qīng shēn]谓为人清正﹑廉洁。 
- 跼身[jú shēn]厕身于,身处于。唐 元结《与党评事》诗:“自顾无功劳,一岁官再迁。跼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 涌身[yǒng shēn]纵身。 
- 错身[cuò shēn]犹置身。错,通“措”。 
- 杀身[shā shēn]舍生;丧生。 
- 由身[yóu shēn]任凭自己。 
- 番身[fān shēn]翻身。 
- 复身[fù shēn]回转身。 
- 句身[jù shēn]佛教语。谓能诠释众义而决定其究竟。多法聚积为身。 
- 上半身[shàng bàn shēn]整个身体的上半部分。 整个身体的上半部分 
- 空名告身[kōng míng gào shēn]未填姓名的补官文凭。 
- 累身[lèi shēn](累,今读léi)带累自身。 
- 禔身[zhī shēn]安身;修身。 
- 应身[yìng shēn]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 白身[bái shēn]1.白色的身躯。 2.光身;赤身。 3.即白身人。 4.特指罢官者的身份。 
- 羸身[léi shēn]瘦弱的身体。 
- 饰身[shì shēn]犹修身。 
- 卖身[mài shēn]1.把自身或妻儿等卖给别人。 2.比喻丧失人格,投靠有权势的人。 3.指女子出卖肉体。 4.丧生;献身。 
- 转身[zhuǎn shēn]1.转动身体,改变面对着的方向。 2.动身回转。 3.寡妇改嫁。 4.去世。 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转过身来转身对着门 
- 灭身[miè shēn]丧身;毁灭自身。 
- 堽身[gāng shēn]堤坝。 
- 舍身[shě shēn]1.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谓之“舍身”。六朝时此风最盛。 2.牺牲自己。 
- 持身[chí shēn]立身;修身。 对自身言行的把握;要求自己持身严格 
- 怀身[huái shēn]怀孕。三国 魏 左延年《从军行》:“五子远鬭去,五妇皆怀身。” 
- 文身[wén shēn]产生于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纹饰肤体的习俗。即经手术后在身体某部留下不褪色的图案。花纹有鸟兽花卉或图腾、经文、八卦等。反映其审美意识及宗教观念。在中国,高山、德昂、黎、独龙、傣、布朗、基诺等族皆有文身习俗。 
- 羁身[jī shēn]1.谓因故不能分身。 2.犹言困身﹐受困。 
- 举身[jǔ shēn]纵身一跳。如: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萍身[píng shēn]谓身若浮萍,行踪不定。 
- 土木身[tǔ mù shēn]犹言土木形骸。 
- 不坏身[bù huài shēn]佛教对诸佛菩萨无生无灭的法身之称。 
- 切身[qiè shēn]1.迫身。谓身为外界所迫。语出《晏子春秋.杂上二四》:“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 2.与己身密切相关。 3.犹亲身。 4.翻译佛经时,有梵音而无相当的汉字,即用二字聚作一体,谓之切身。 
- 防身[fáng shēn]保护自身不受侵害:防身术。 采取某种措施,防止外界对自身的伤害 
- 娩身[miǎn shēn]分娩;生小孩。 
- 探身[tàn shēn]向前、向侧前或向外伸出身子。如:行车时不要探身窗外。 
- 率身[lǜ shēn]自身作出榜样。 
- 沈身[shěn shēn]1.谓以躯体沉于水中;投水自尽。 2.沉滞。指长期不升迁。 
- 济身[jì shēn]谓使有益于自己。 
- 转蓬身[zhuǎn péng shēn]比喻到处飘泊的人。 
- 倒身[dǎo shēn]1.躺下身体。 2.倾倒身体。 3.置身,插足。 
- 列身[liè shēn]犹置身。 
- 偻身[lǚ shēn]1.驼背。 2.弯下身子。 
- 混身[hùn shēn]全身;满身。 
- 科头裸身[kē tóu luǒ shēn]谓光头露体。 
- 搜身[sōu shēn]搜查身上有无夹带或藏匿钱物。 指搜查人身与会者都要受搜身检查 
- 过身[guò shēn]1.加在身上。 2.过世;去世。 3.经过。 4.放过;饶恕。 
- 锐身[ruì shēn]犹挺身。 谓勇于承担风险。 
- 脱不了身[tuō bù liǎo shēn]使不得闲或忙于某事。如:老二养母猪,忙得脱不了身。 使不得闲或忙于某事老二养母猪,忙得脱不了身 
- 长身[cháng shēn]1.身材高。 2.指竹。 
- 有身[yǒu shēn]怀孕;怀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 薄身[báo shēn]1.犹贱躯。用作谦辞。 2.谓物质生活很俭约。 
- 中身[zhōng shēn]1.中年。 2.身体的中部。 
- 柜身[guì shēn]指柜台。 
- 抱恨终身[bào hèn zhōng shēn]一生的遗憾。 
- 润身[rùn shēn]谓使自身受益。 使自身受益 
- 二首六身[èr shǒu liù shēn]指“亥”字。七十三岁的隐语。春秋时晋绛县人自谓,“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不知,问诸朝,师旷曰,“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按亥之篆体上二横为首,以象二万;下三“人”字,“人”字形同“六”字,象六千六百六十。二万六千六百六十,即为此老七十三岁的日数。参阅《左传.襄公三十年》文及孔颖达疏。后用以喻高寿。 
- 满身[mǎn shēn]遍身,全身上下。 遍身,全身上下 满身是血的重伤员 
- 轻身[qīng shēn]1.道教谓使身体轻健而能轻举。 2.指飞升,登仙。 3.谓不尊重自身。 4.犹轻生。 5.空身。 6.指独身,单身。 7.身体轻盈。 8.指分娩。 指不珍重自己的生命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三转身[sān zhuǎn shēn]犹言刹那间。 
- 鲲身[kūn shēn]七鲲身的简称。台湾省南方的海口。 
- 背身[bèi shēn]身体背面。 
- 孤身[gū shēn]孤单一人(多指没有亲属或亲属不在身边):父母早年去世,只剩下他孤身一人。 独身一人(多指无亲属或亲属不在身边)他孤身一人闯荡江湖 
- 云水身[yún shuǐ shēn]指行脚僧﹑游方道士。 
- 讬身[tuō shēn]栖身;寄身。 
- 空头告身[kōng tóu gào shēn]即空名告身。 
- 周身[zhōu shēn]1.足于一身。 2.保全自身。 3.全身,浑身。 浑身;全身上下,无一例外周身都淋湿了 
- 挨身[āi shēn]将身体向前挤近。 
- 跳身[tiào shēn]轻身逃走。 
- 暴身[bào shēn]犹暴尸。 
- 丧身[sàng shēn]丧命。 
- 本身[běn shēn]自身(多指集团、单位或事物):要挖掘企业本身的潜力ㄧ生活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 
- 女身[nǚ shēn]1.处女。 
- 色身[sè shēn]佛教语。即肉身。 
- 遍身[biàn shēn]犹全身。 满身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 张俞《蚕妇》 
- 后身[hòu shēn]①(后身儿)身体后边的部分:我只看见后身,认不清是谁。②(后身儿)上衣、袍子等背后的部分:这件衬衫后身太长了。③(后身儿)房屋等的后边:房后身有几棵枣树。④人或动物来世转生的人或动物(迷信)。⑤(机构、制度等)由早先的一个转变而成的另一个(有的只是改变名称):八路军、新四军的后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 江身[jiāng shēn]江面。 
- 骨身[gǔ shēn]佛教语。即舍利。梵文的意译。 
- 捉身[zhuō shēn]把握身体。 
- 倚身[yǐ shēn]把身子靠在某一物体上。 
- 为身[wéi shēn]治身﹐修身。 
- 褫身[chǐ shēn]犹脱身。 
- 逼身[bī shēn]1.近身。 2.侵害身体。 3.缩紧身体。 
- 躬身[gōng shēn]1.自身;自己。 2.亲自;亲身。 3.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 官身[guān shēn]1.有官职在身。亦指身任公职的人。 2.谓官伎到官府应差。 3.指官府派给官伎的差事。 4.官府的差役。 旧指作官之人;有官职在身官身十年,克已奉公 
- 回身[huí shēn]转身:回过身来 ㄧ他放下东西,回身就走了。 
- 发身[fā shēn]男女到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身体其他各部分也发生变化,逐渐长成成年人的样子,这种生理变化叫做发身。 
- 订终身[dìng zhōng shēn]谓男女盟誓结为夫妇﹐永不负心。 
- 报身[bào shēn]佛教语。三身之一。亦称“报身佛”或“报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 攒身[zǎn shēn]隐身。 
- 逸身[yì shēn]使身体安闲舒适。犹养身。 
- 顾身[gù shēn]谓顾及身体。 
- 远身[yuǎn shēn]躲开,抽身而去。 
- 投身[tóu shēn]①舍身;献身:投身饿虎。②置身;加入:投身游侠之林|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 淑身[shū shēn]以善修身。 
- 席帽离身[xí mào lí shēn]宋李巽年轻时累举不第,其乡人讽嘲曰:“李秀才应举,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时得离身?”后李巽仕至度支郎中,遗乡人诗曰:“当年踪迹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闾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事见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后即因以“席帽离身”指读书人应科举考试及第做官。 
- 宅身[zhái shēn]犹立身。 
- 弃身[qì shēn]1.犹舍身。 2.谓不顾自身的名声。 
- 倾身[qīng shēn]1.身体向前倾。多形容对人谦卑恭顺。 2.竭尽全力。 
- 饬身[chì shēn]警饬己身,使自己的思想言行谨严合礼。 
- 合身[hé shēn](合身儿)(衣服)适合身材:这套衣服做得比较合身。 
- 开身[kāi shēn]动身;启程。 
- 映身[yìng shēn]犹隐身。 
- 拢身[lǒng shēn]近身。 
- 殒身[yǔn shēn]丧生。 死去,丧失生命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西游记》 
- 挺身[tǐng shēn]1.独自脱身。 2.直起身子;奋身而起。 
- 纵身[zòng shēn]用力使身体腾起。如:纵身一跳。 
- 家庭出身[jiā tíng chū shēn]一般指本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以前的家庭的社会成分。 
- 栖身[qī shēn]暂时居住:栖身之所。 
- 真身[zhēn shēn]佛教语。佛教认为为度脱众生而化现的世间色身。佛﹑菩萨﹑罗汉等。 神仙或佛祖的本体、正身(迷信) 
- 居身[jū shēn]犹安身;立身处世。 
- 健身[jiàn shēn]使身体健康:健身操ㄧ健身房ㄧ饭后散步也是一种健身活动。 一种体育项目,尤指包括徒手或用器械的体操,体操可以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 
- 误身[wù shēn]贻误自身。 
- 山身[shān shēn]山形。 
- 紧身[jǐn shēn]1.贴身的。 
- 重身[chóng shēn]抬高身价;爱惜其身。 怀孕其妻重身当产。——干宝《搜神记》 
- 妾身[qiè shēn]旧时女子谦称自己。 
- 净身[jìng shēn]指男子被阉割而失去生殖能力:进净身幼男百八人收之。 
- 整身[zhěng shēn]谓身体端正,穿戴整齐。 
- 内身[nèi shēn]犹自身。 
- 献身[xiàn shēn]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或生命都献出来。 奉献或献出他们献身于历史或科学 
- 纤身[xiān shēn]纤细的身躯。 
- 危身[wēi shēn]谓危及于身。 
- 禁身[jìn shēn]囚禁人身。 
- 一身[yī shēn]1.一个躯干。 2.指整个身躯。 3.谓独自一人。 4.指独子单传。 5.全身;浑身。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 腰身[yāo shēn]1.人体的腰部。 2.身段;体态。 3.指衣服腰部的尺寸。 4.指动物或物体的当中部分。 
- 近身[jìn shēn]1.跟随身边,贴身。 2.紧挨身体。 3.靠近身体。 4.指接近某人。 
- 膏身[gāo shēn]犹献身。 
- 纹身[wén shēn]也作文身,即以针刺皮肤,抹上颜色,以留下永久性的花纹,有美化或表示身分地位的作用。 也作文身,即以针刺皮肤,抹上颜色,以留下永久性的花纹,有美化或表示身分地位的作用 
- 废身[fèi shēn]犹舍身﹑弃身。谓出家。 
- 影身[yǐng shēn]1.僧人死后的肉身。佛家以身为幻影﹐故称。 2.隐蔽身体。 
- 俯身[fǔ shēn]低身弯腰。 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他抖缩着俯身到地面 
- 附身[fù shēn]1.佩带在身。 2.谓(灵魂)附托人身。 
- 忘身[wàng shēn]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 
- 许身[xǔ shēn]1.犹自许。 2.以身相许。 
- 葬身[zàng shēn]埋葬尸体,也借指残骸以某处为归宿。 埋葬尸体,也借指残骸以某处为归宿死无葬身之地 
- 临身[lín shēn]常指鬼魂附体。亦谓临到己身。 
- 耸身[sǒng shēn]纵身向上。 纵身向上他耸身跃上矮墙 
- 等身[děng shēn]与身高相等。 与人的身高或重量相等,形容数量多等身书等身金著作等身 
- 治身[zhì shēn]犹修身。 
- 法身[fǎ shēn]1.佛教语。梵语Dharmak?ya的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 2.指高僧之身。 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 水云身[shuǐ yún shēn]佛教语。指行脚僧。因其身如行云流水,居无定处,故称。亦泛指来去自由﹑无所羁绊之身。 
- 跻身[jī shēn]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置身:跻身文坛ㄧ跻身前八名。 
- 诚身[chéng shēn]谓以至诚立身行事。 
- 乞身[qǐ shēn]古代以作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语本《史记·张仪列传》:“今 齐王 甚憎 仪,仪 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 仪 愿乞其不肖之身之 梁,齐 必兴师伐之。”《东观汉记·张况传》:“时年八十,不任兵马,上疏乞身。”宋 苏轼《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清 吴伟业《送何省斋》诗:“总未涉世深,止知乞身易。” 
- 自身[zì shēn]亲自;自己。 
- 诎身[qū shēn]降低自己的身分﹔委屈自己。 
- 横身[héng shēn]挺身,置身。 
- 出身[chū shēn]1.献身。 2.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资格,后亦指学历。 3.指为官。 4.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 5.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6.指改嫁。 7.出生;产地。 8.谓出路,前途。 
- 陨身[yǔn shēn]亡身﹔死亡。 
- 行身[xíng shēn]立身处世。 
- 装身[zhuāng shēn]谓束装起程。 
- 荣身[róng shēn]使其身荣显。 
- 穷身[qióng shēn]1.终身。 2.谓使己困窘。 3.穷汉。参见“穷身泼命”。 
- 彻身[chè shēn]犹闪身,抽身。 
- 军身[jūn shēn]1.指服兵役的人。 2.应服的兵役。 
- 牧身[mù shēn]修身。 
- 纡身[yū shēn]屈身相就。 
- 安身[ān shēn]指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用在困窘的环境下):无处安身ㄧ我有了安身之地,母亲也就放心了。 
- 腾身[téng shēn]跃身﹐纵身。 
- 拔身[bá shēn]脱身。 
- 杨柳身[yáng liǔ shēn]形容女子苗条轻柔的身段。 
- 托身[tuō shēn]1.寄身;安身。 2.犹托生。 
- 外身[wài shēn]1.谓献身。 
- 寘身[zhì shēn]犹安身;存身。 
- 役身[yì shēn]身执劳事;劳身。 
- 凡身[fán shēn]凡人之身;血肉之驱。 
- 窜身[cuàn shēn]藏身。 
- 可身[kě shēn]〈方〉(可身儿)可体:这件大衣长短、肥瘦都合适,穿着真可身。 
- 见在身[jiàn zài shēn]谓至今健在的身体。 
- 凿性斧身[záo xìng fǔ shēn]谓戕害身体性命。 
- 屈身[qū shēn]1.降低身份;委屈自身。 2.弯腰(行礼)。 
- 摽身[biāo shēn]犹飞身。 
- 未来身[wèi lái shēn]佛教语。来生;来世。 
- 谨身[jǐn shēn]整饬自身。 
- 抗身[kàng shēn]立身,置身。 
- 塑身[sù shēn]对形体的一种塑造。 
- 伤身[shāng shēn]1.伤害身体。 
- 跃身[yuè shēn]将身体回缩,而后奋起一振。 
- 贴身[tiē shēn]1.媵妾;小妻。 2.指跟随在身边的;亲近的。 3.紧挨肤体。 4.合身。 5.骗局的一种。 紧挨着身体的贴身的衣服 
- 容身[róng shēn]1.安身;存身。 2.保全自身。喻指苟且偷安。 在某处勉强居住、生活,安身无容身之地 
- 竦身[sǒng shēn]耸身﹐纵身向上跳。竦﹐通“耸”。 
- 顿身[dùn shēn]安身。 
- 脩身[xiū shēn]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 稳身[wěn shēn]谓身材匀称﹑适度。 
- 无身[wú shēn]1.道家语。谓没有自我的存在。 2.谓身死。 
- 我身[wǒ shēn]我自己;我这个人。 
- 飞身[fēi shēn]身体轻快地跳起:飞身上马ㄧ飞身越过壕沟。 
- 踊身[yǒng shēn]纵身。 
- 杂出身[zá chū shēn]封建时代非正途出身的官员。 
- 私身[sī shēn]宋时称无役而帮佣的百姓为私身﹐相对于服役官差的官身而言。 
- 讨替身[tǎo tì shēn]旧时迷信﹐谓含冤负屈凶死者的鬼魂﹐沉沦苦海﹐为求超生﹐往往诱使他人上吊﹑投河﹐以求自代﹐叫做“讨替身”。 
- 调身[diào shēn]调节身体肌肉经络。 
- 随身[suí shēn]1.带在身边﹔不离身。 2.跟在身旁。 3.引申为依附于身体。 4.犹侍从。 带在身边;跟在身旁随身携带 
身[shēn]字的成语
- 身微命贱[shēn wēi mìng jiàn]身:身份;微:低微;贱:卑贱。身份低微,命也不值钱。 
- 修身养性[xiū shēn yǎng xìng]修身: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 弃智遗身[qì zhì yí shēn]指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立身处世[lì shēn chǔ shì]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生活中与人交往共事立身处世,诚实为本 
- 容身之地[róng shēn zhī dì]容身:安身。指安身的地方。 
- 艺不压身[yì bù yā shēn]艺:技艺。技艺不会压垮身体。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 
- 安身为乐[ān shēn wéi lè]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 捐身徇义[juān shēn xùn yì]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毁不危身[huǐ bù wēi shēn]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同“毁不灭性”。 
- 披发文身[pī fà wén shēn]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 身强力壮[shēn qiáng lì zhuàng]形容身体强壮有力。 身体健康能够承受或忍受艰苦环境的;健壮的身强力壮的伐木工 
- 束身受命[shù shēn shòu mìng]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葬身鱼腹[zàng shēn yú fù]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 身无择行[shēn wú zé xíng]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 轻身下气[qīng shēn xià qì]形容谦恭的态度。 
- 终身之恶[zhōng shēn zhī è]恶:坏事。一生受其影响的坏事。 
- 知命安身[zhī mìng ān shēn]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 
- 潜身远祸[qián shēn yuǎn huò]指隐藏潜伏,远避祸害。 
- 病魔缠身[bìng mó chán shēn]指长期患病。 
- 洁身守道[jié shēn shǒu dào]指保持自身纯洁,坚守正道。 
- 守身如玉[shǒu shēn rú yù]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 以养伤身[yǐ yǎng shāng shēn]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 身遥心迩[shēn yáo xīn ěr]犹言身远心近。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 退步抽身[tuì bù chōu shēn]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 功遂身退[gōng suí shēn tuì]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 
- 身无寸缕[shēn wú cùn lǚ]指身上没有一寸线。形容极其穷困。 
- 身无长物[shēn wú cháng wù]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 终身不渝[zhōng shēn bù yú]渝:变。一生自始自终一直不变。 
- 一身三手[yī shēn sān shǒu]一个人身上长三只手。比喻虽多无用。 
- 身远心近[shēn yuǎn xīn jìn]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 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 
- 束身修行[shù shēn xiū xíng]约束自身,修养德行。 
- 勤以立身[qín yǐ lì shēn]勤俭才能生存下去。 
- 厕身其间[cè shēn qí jiān]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 
- 了身达命[liǎo shēn dá mìng]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 浑身是口[hún shēn shì kǒu]表示浑身都有能言善辩的嘴。 
-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身:自身;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 
- 杀身成仁[shā shēn chéng rén]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意思是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今周汉迄于巨唐,杀身成仁,代有髦杰。—— 唐. 李德裕《三良论》 
- 自身难保[zì shēn nán bǎo]自己保不住自己。 
- 铜臭满身[tóng xiù mǎn shēn]浑身散发着铜钱的臭气。常用以讥讽有钱的或是唯利是图的人。 
- 身退功成[shēn tuì gōng chéng]指功业成就,退隐家园。 
- 容头过身[róng tóu guò shēn]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 
- 感慨杀身[gǎn kǎi shā shēn]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杀身:舍弃生命。因愤慨而舍弃性命。 
- 身家性命[shēn jiā xìng mìng]身家:本人和家庭。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自身和全家的性命 
- 戕身伐命[qiāng shēn fá mìng]指伤害身体。 
- 养虎伤身[yǎng hǔ shāng shēn]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饲养老虎,伤及自身。比喻纵容坏人,害了自己 兀术听了,大叫道:“罢了,罢了!此乃养虎伤身也!”—— 清. 钱彩《说岳全传》 
-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勇往直前,不顾惜自身安危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贤身贵体[xián shēn guì tǐ]指身分高贵。 
- 重气轻身[zhòng qì qīng shēn]指重义节而轻生死。 
- 赔身下气[péi shēn xià qì]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 身首分离[shēn shǒu fēn lí]指斩首。 
- 感遇忘身[gǎn yù wàng shēn]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 慎身修永[shèn shēn xiū yǒng]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 
- 奋不虑身[fèn bù lǜ shēn]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 摧身碎首[cuī shēn suì shǒu]即粉身碎骨。 
- 孤身只影[gū shēn zhī yǐng]孤零零的一个人。形容孤儿无亲。 来去只有自己孤独的身影,形容无亲无靠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元. 关汉卿《窦娥冤》 
- 身首异处[shēn shǒu yì chù]首:头;异:不同;处:地方。指被杀头。 
- 身价倍增[shēn jià bèi zēng]建立或增进个人的权威、影响或声望。 建立或增进个人的权威、影响或声望 
- 仅以身免[jǐn yǐ shēn miǎn]仅:才能够;身:自身;免:避免。指没有被杀或只身逃出了险境。 
- 门里出身[mén li chū shēn]出身于具有某种专业或技术传统的家庭或行业:说到变戏法,他是~。 
- 半身不摄[bàn shēn bù shè]摄:引持。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或半边肢体瘫痪。 
- 佻身飞镞[tiāo shēn fēi zú]只身射箭杀敌。形容杀敌英勇,视死如归。 
- 殒身不恤[yǔn shēn bù xù]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 典身卖命[diǎn shēn mài mìng]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 胆大包身[dǎn dà bāo shēn]胆比整个身体都大。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 图身忘国[tú shēn wàng guó]只贪图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危亡。 
- 身自为之[shēn zì wéi zhī]亲自去做到它。 
- 立身行道[lì shēn xíng dào]修养自身,奉行道义。 
- 杀身出生[shā shēn chū shēng]指舍弃生命。 
- 一身无累[yī shēn wú lěi]累:累赘,牵扯。孑然一身,全无牵挂。形容无事一身轻。 
- 挺身独出[tǐng shēn dú chū]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 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 终身之忧[zhōng shēn zhī yōu]指一生的忧虑。 
- 身做身当[shēn zuò shēn dāng]指自己做事自己承当。 
- 切身体会[qiè shēn tǐ huì]指自身遇到的经验。 
- 正身明法[zhèng shēn míng fǎ]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置身事外[zhì shēn shì wài]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不参与所发生的事情,似乎所有事物与自身毫不相干 洞主身为领袖,又安能置身事外?——《镜花缘》 
- 潜身远迹[qián shēn yuǎn jì]指隐居避世,不露踪迹。 
- 立身行事[lì shēn xíng shì]立身:指为人;行事:指行为。指处世待人的行为。 
- 终身之丑[zhōng shēn zhī chǒu]一辈子的丑事。 
- 忧国忘身[yōu guó wàng shēn]忧劳国事,不顾个人安危得失。 
- 奋身独步[fèn shēn dú bù]独步:独一无二,无可比拟。指努力去出人头地。 
- 事重身衰[shì zhòng shēn shuāi]担负重任而身体衰弱。形容力不胜任。 
- 降志辱身[jiàng zhì rǔ shēn]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 全身远害[quán shēn yuǎn hài]促使自身,远离祸害。 
- 身外之物[shēn wài zhī wù]指财物等身体以外的东西,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个人身体以外的财产等。表示这些东西对人无足轻重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立身扬名[lì shēn yáng míng]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 首身分离[shǒu shēn fēn lí]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身体粉碎,指死。也说“粉骨碎身”。常用在为某种目的时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 进身之阶[jìn shēn zhī jiē]进身:上升;阶:台阶。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 
- 以身殉职[yǐ shēn xùn zhí]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为忠于本职工作,不惜贡献出生命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纪念白求恩》 
- 验明正身[yàn míng zhèng shēn]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 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 
- 行伍出身[háng wǔ chū shēn]行伍:旧时军队编制,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当兵出身的人。 
- 象齿焚身[xiàng chǐ fén shēn]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 单身只手[dān shēn zhī shǒu]指独自一人。形容人单势孤。 
- 正身率下[zhèng shēn shuài xià]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 舍身求法[shě shēn qiú fǎ]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 身镜体牖[shēn jìng tǐ yǒu]身镜:指眼睛;体牖:指耳朵。身体上的镜子和窗户。比喻眼睛和耳朵。 
- 以义灭身[yǐ yì miè shēn]灭身:牺牲生命。为追求道义而牺牲。 
- 分身无术[fēn shēn wú shù]分身:分出精力照顾其他方面。没有一身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法术。 
- 言传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在口头上传授讲解,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 
- 身名俱裂[shēn míng jù liè]身躯和声誉一齐毁灭。 
- 浑身是胆[hún shēn shì dǎn]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花月之身[huā yuè zhī shēn]花容月貌之身。形容女子美丽的身姿。旧时也指妓女。 
- 赤身露体[chì shēn lù tǐ]指光着身子,衣不蔽体。也指赤祼全身,不穿衣服。 
- 摇身一变[yáo shēn yī biàn]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旧小说中常常描写一些神通广大的人物或者某些妖怪能够变化。他们摇身一变,就能变成别的人或各种东西。最出名的是《西游记》中可以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现在常用摇身一变来比喻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见风使舵,随时改变自己立场、态度的行为却说那大圣已至 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 二郎爷爷的模样。——《西游记》 
- 杀身之祸[shā shēn zhī huò]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有被杀危险的灾祸 
- 谨身节用[jǐn shēn jié yòng]修身饬行,节省其用。 约束自己节约费用。《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谨,用如使动词,严格约束 
- 漆身吞炭[qī shēn tūn tàn]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 一身五世[yī shēn wǔ shì]一人亲身经历了五个朝代。比喻人寿命长。 
- 杀身成名[shā shēn chéng míng]为正义捐弃生命而赢得美名。 
- 以身许国[yǐ shēn xǔ guó]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 顶名替身[dǐng míng tì shēn]犹言顶名冒姓。 
- 洁身自好[jié shēn zì hào]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 老身长子[lǎo shēn zhǎng zǐ]自己老了,儿子也长大了。 
- 现身说法[xiàn shēn shuō fǎ]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佛教指佛现出各种身形向人讲说佛法。现比喻以自己亲身经历说明道理,劝导别人 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 渺然一身[miǎo rán yī shēn]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 
- 一身两头[yī shēn liǎng tóu]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 持禄养身[chí lù yǎng shēn]保住禄位以养自身。指大臣庸禄无为。 
- 身显名扬[shēn xiǎn míng yáng]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 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将帅在士卒前面,带头作战。现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领导同志身先士卒策西袭庐江太守 刘勋,辅随从,身先士卒,有功。——《三国志.孙辅传》 
- 卑身贱体[bēi shēn jiàn tǐ]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 半身不遂[bàn shēn bù suí]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亦作“半身不随”,又名“偏枯”。身体一侧麻痹,通常为中风后遗症,亦有先觉手足麻木,逐渐形成者。中医指偏瘫 
- 清身洁己[qīng shēn jié jǐ]指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 身亡命殒[shēn wáng mìng yǔn]身、命:生命;亡、殒:死亡。指人死亡。 
- 五短身材[wǔ duǎn shēn cái]指人的身材矮小。 指四肢和躯干短小的身材 
- 舍身图报[shě shēn tú bào]指受了别人大恩惠,舍弃生命也要给以报答。 
- 全身远祸[quán shēn yuǎn huò]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 忘身忘家[wàng shēn wàng jiā]身:自身。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家。形容为了国家而不顾自身和家庭。 
- 一身两任[yī shēn liǎng rèn]指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 
- 长身鹤立[cháng shēn hè lì]形容瘦长的高个男子像站着的鹤一样。 
- 以身试法[yǐ shēn shì fǎ]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 正身清心[zhèng shēn qīng xīn]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 身心健康[shēn xīn jiàn kāng]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 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 
- 身轻体健[shēn qīng tǐ jiàn]身体健壮,行动灵活。 
- 灰身灭智[huī shēn miè zhì]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 挺身而斗[tǐng shēn ér dòu]形容勇敢地投入战斗。 
- 护身符[hù shēn fú]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 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据说,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如赢得爱情或战争) 
- 惹火烧身[rě huǒ shāo shēn]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惹:招引。比喻自找麻烦,结果害了自己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 冯氏,都送将出来。——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 
- 通身是胆[tōng shēn shì dǎn]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操身行世[cāo shēn xíng shì]犹言立身处世。 
- 著书等身[zhù shū děng shēn]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 身先朝露[shēn xiān zhāo lù]指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 身怀六甲[shēn huái liù jiǎ]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的日子。《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一卷。谓妇女身怀胎儿偏偏媳妇身怀六甲,好容易逃至海外,生下红蕖孙女,就在此处敷衍度日。——《镜花缘》 
- 仰望终身[yǎng wàng zhōng shēn]仰望:依赖,指望。封建礼教要求妇女从一而终,所以一辈子都要把丈夫当成唯一的依靠。 
- 得荫忘身[dé yīn wàng shēn]荫:遮蔽。原指蝉得到荫凉的地方遮蔽就忘了自身的安全。比喻只图眼前的享受而不顾后患。 
- 浑身解数[hún shēn xiè shù]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 挺身而出[tǐng shēn ér chū]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遇险临危,奋身勇出,负起重任 
- 科班出身[kē bān chū shēn]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 断臂燃身[duàn bì rán shēn]断臂:砍断手臂。砍断手臂,燃肉身灯。指做事专诚。 
- 满身是胆[mǎn shēn shì dǎn]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安身立命[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生活有着落安身立命之所 
- 洁身累行[jié shēn lèi xíng]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 
- 身临其境[shēn lín qí jìng]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获得某种切身感受 
- 感同身受[gǎn tóng shēn shòu]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内心的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人向对方表示谢意 
- 身价百倍[shēn jià bǎi bèi]身价:指社会地位。指名誉地位一下子大提高。 
- 藐兹一身[miǎo zī yī shēn]藐:微小。指一个人的身躯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 才广妨身[cái guǎng fáng shēn]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 
- 身其余几[shēn qí yú jǐ]指身子留在世间没有多久的时间了。 
- 卖身投靠[mài shēn tóu kào]出卖自己,投靠有权势的人。比喻丧失人格,甘心充当恶势力的工具。 出卖自身,投靠有钱有势人家门下当奴才 
- 修身齐家[xiū shēn qí jiā]指修养自身,理好家政。 
- 劳身焦思[láo shēn jiāo sī]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 舍身成仁[shě shēn chéng rén]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省身克己[xǐng shēn kè jǐ]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 身寄虎吻[shēn jì hǔ wěn]指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 守身若玉[shǒu shēn ruò yù]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同“守身如玉”。 
- 身为粪土[shēn wéi fèn tǔ]死后只能化为粪土。形容身死被弃。 
- 设身处地[shè shēn chǔ dì]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假使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 身分不明[shēn fèn bù míng]来历不详。 来历不详身分不明的告密者 
- 屈身守分[qū shēn shǒu fèn]屈身:身体弯曲;守分:安分守己。形容非常恭敬的样子。 
- 身单力薄[shēn dān lì bó]人少力量不大。 
- 身体发肤[shēn tǐ fà fū]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 大显身手[dà xiǎn shēn shǒu]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身手,本领、才能。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才能大群街溜子,二流子也都大显身手。——端木蕻良《曹雪芹》 
- 远害全身[yuǎn hài quán shēn]促使自身,远离祸害。同“全身远害”。 
- 身败名裂[shēn bài míng liè]身:身分,地位;败:毁坏;裂:破损。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 地位丧失,名誉扫地。形容做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身体力行[shēn tǐ lì xíng]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亲自勉力实践但不能身体力行,则虽有所见,亦无所用。——明. 章懋《答东阳徐子仁书》 
- 薄技在身[bó jì zài shēn]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身心交瘁[shēn xīn jiāo cuì]身体衰弱,精神不振。 
- 舍身为国[shě shēn wéi guó]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 身经百战[shēn jīng bǎi zhàn]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亲身参加过很多次战斗老将军身经百战 
- 身无分文[shēn wú fēn wén]形容非常贫穷。 
- 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给他披上黄袍,推拥为皇帝。后用“黄袍加身”指政变后夺得政权 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止。——清. 陈忱《水浒后传》 
- 青紫被身[qīng zǐ pī shēn]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 修身立节[xiū shēn lì jié]修:修养;立:树立;节:气节。修养自身的言行,树立坚贞的节操。 
- 孑然一身[jié rán yī shēn]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孤零零一个我孑然一身,悲叹自己孤苦无告的处境 
- 杀身救国[shā shēn jiù guó]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 
- 安身之地[ān shēn zhī dì]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 身当矢石[shēn dāng shǐ shí]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 反治其身[fǎn zhì qí shēn]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独善其身[dú shàn qí shēn]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也指只顾自己,不管集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营天下。——《孟子.尽心》卒不忍独善其身。——清. 林觉民《与妻书》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后汉书.丁鸿传》 
- 一身五心[yī shēn wǔ xīn]比喻杂念很多。 
- 遁身远迹[dùn shēn yuǎn jì]犹言避世隐居。 
- 修身洁行[xiū shēn jié xíng]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修养品德,纯洁操守。修,洁,皆用作使动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史记.魏公子列传》 
- 一日身死[yī rì shēn sǐ]一旦自己死亡。 一旦自己死亡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絮驾,故人重之。——《韩非子.五蠹》 
- 身居言路[shēn jū yán lù]言路:进言之路。旧指身居谏官之职。 
- 身后萧条[shēn hòu xiāo tiáo]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 
- 长身玉立[cháng shēn yù lì]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 轻身徇义[qīng shēn xùn yì]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 身入其境[shēn rù qí jìng]入:到,进入;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一身百为[yī shēn bǎi wéi]为:作为。一个人能干百样事。形容人有能力,能做各种事情。 
- 澡身浴德[zǎo shēn yù dé]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 
- 尾生丧身[wěi shēng sàng shēn]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身名俱泰[shēn míng jù tai]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 打翻身仗[dǎ fān shēn zhàng]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 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去年的粮食生产打了个翻身仗 
- 终身不齿[zhōng shēn bù chǐ]齿:录用。一辈子都不被录用。 
- 没身不忘[méi shēn bù wàng]没身:终身。一辈子不能忘记。 
- 断发纹身[duàn fà wén shēn]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同“断发文身”。 
- 碌碌终身[lù lù zhōng shēn]碌碌:平庸。一辈子庸庸碌碌,没有成就。 
- 功成身退[gōng chéng shēn tuì]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 人百其身[rén bǎi qí shēn]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 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 终身大事[zhōng shēn dà shì]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关系到一生的大事,特指婚姻问题。近似“个人问题”逢到你今天办终身大事,不送点礼,大家心里怎么过意得去 
- 吞炭漆身[tūn tàn qī shēn]以之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 各显身手[gè xiǎn shēn shǒu]显:表现;身手:本领。各自显示自己的本领。 
- 身不由己[shēn bù yóu jǐ]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指人失去自主的能力,全由他人支配,或受周围环境的控制 
- 隐占身体[yǐn zhàn shēn tǐ]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 百身莫赎[bǎi shēn mò shú]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浑身皆胆[hún shēn jiē dǎn]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润屋润身[rùn wū rùn shēn]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 
- 著作等身[zhù zuò děng shēn]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身[shēn]字在中间的词语
- 重身子[zhòng shēn zi]1.指怀孕。2.指怀孕的妇女。 
- 死身分[sǐ shēn fèn]詈词。元代俗语。犹言死相﹑死样子。 
- 等身齐[děng shēn qí]与身高相等。 
- 备身刀[bèi shēn dāo]护身刀。 
- 化身法[huà shēn fǎ]即隐身法。 
- 拿身分[ná shēn fèn]犹言摆架子。 
- 护身龙[hù shēn lóng]哨棍。 
- 替身演员[tì shēn yǎn yuán]在影片中替代专职演员完成某些特殊技能或有危险的高难度动作的演员。 外表与演员相似的人,被雇来代替演员的位置,直到灯光和摄影机准备好 
- 健身房[jiàn shēn fáng]专门为体育锻炼而建筑或装备的屋子。 专为体育锻炼而建造或装备的屋子 
- 等身金[děng shēn jīn]与身高相等的金子。形容数量之多﹐价值之高。 
- 单身贵族[dān shēn guì zú]指独身的成年人(多指比较年轻而且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的)。 
- 半身像[bàn shēn xiàng]一个人半身的肖像(如雕像、模拟像)。 一个人半身的肖像(如雕像、模拟像) 
- 护身咒[hù shēn zhòu]用以护身辟邪的咒语。亦指护身符。 
- 养身父母[yǎng shēn fù mǔ]抚养儿童成人的非生身父母。 
- 言身寸[yán shēn cùn]“谢”字的隐语。 
- 人身自由[rén shēn zì yóu]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的自由。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对公民非法拘禁和搜查,禁止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 三身殿[sān shēn diàn]指佛殿。 
- 有身分[yǒu shēn fèn]受人尊重﹐有社会地位。 
- 防身刀[fáng shēn dāo]即千牛刀。 
- 隐身符[yǐn shēn fú]迷信认为能使身体隐匿起来不被人看见的符箓。亦喻指挡箭牌。 
- 卖身契[mài shēn qì]被迫出卖人身而立下的文据。 
- 出身加民[chū shēn jiā mín]谓做官施惠于民。 
- 爽身粉[shuǎng shēn fěn]用滑石粉﹑碳酸镁﹑氧化锌﹑硼酸﹑薄荷脑等加香料制成的一种粉末状的日用品﹐扑在身上可以吸收汗液﹐防止生痱子﹐产生清爽的感觉。 
- 双身子[shuāng shēn zi]孕妇。 
- 全身麻醉[quán shēn má zuì]1.亦省称“全麻”。 2.医学用语。临床上用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等方法,使病人全身的意识和感觉消失,以顺利进行手术。 
- 随身灯[suí shēn dēng]在死者脚旁点的灯。 
- 在身官[zài shēn guān]现任官职。 
- 包身工[bāo shēn gōng]①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②在包身工形式下做工的人。 
- 白身人[bái shēn rén]旧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无官职的士人或已仕而未通朝籍的官员。 
- 舍身饲虎[shè shēn sì hǔ]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过去世曾经是国王摩诃罗陀的幼子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 等身着作[děng shēn zhe zuò]迭起来与身高相等的著作。形容著作之多。 
- 健身操[jiàn shēn cāo]一种徒手或用器械的体操运动,以增强力量、柔韧性、耐力,提高协调身体各部分的机能,达到健身目的。 一种徒手或用器械的体操运动,以增强力量、柔韧性、耐力,提高协调身体各部分的机能,达到健身目的 
- 大身子[dà shēn zi]怀孕的身体。 
- 靠身文书[kào shēn wén shū]指自愿投靠官宦人家充当奴仆而立的卖身文契(有的即使不要身价﹐也要立文契)。 
- 官身祗候[guān shēn zhī hòu]见“官员祗候”。 
- 热身赛[rè shēn sài]正式比赛前的适应性比赛。 
- 翻身仗[fān shēn zhàng]比喻使情况或局面完全改变的决定性行动。 见“打翻身仗” 
- 隐身技术[yǐn shēn jì shù]隐形技术。 
- 终身教育[zhōng shēn jiào yù]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 肉身菩萨[ròu shēn pú sà]佛教语。谓即生修成的菩萨。亦为大善知识的尊称。 
- 好身手[hǎo shēn shǒu]1.体格雄健,精于武艺。 
- 安身之所[ān shēn zhī suǒ]存身、容身的地方。 
- 报身佛[bào shēn fó]见“报身”。 
- 分身法[fēn shēn fǎ]见“分身术”。 
- 护身佛[hù shēn fó]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 
- 买身躯[mǎi shēn qū]被买去当奴仆的人。 
- 肉身灯[ròu shēn dēng]谓遍体挂钩燃灯。后为流弊﹐朝廷予以禁止。 
- 等身图[děng shēn tú]指与人物身高相等的图像。 
- 分身术[fēn shēn shù]亦作“分身法”。 谓同时幻化出一个或几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形体的本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苟非妖物,何得有分身术?”《冷眼观》第五回:“但他却未曾学会《西游记》上 孙行者 的分身法,一隻鼓不能敲两家戏,未免左支右絀。”《花城》1981年第6期:“但他自己却还没有炼成分身术。” 
- 人身事故[rén shēn shì gù]在社会活动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在社会活动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 人身保险[rén shēn bǎo xiǎn]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被保险人于保险期内死亡、伤残、患病或生存至一定年龄时,保险人即履行给付保险金责任。 
身[shēn]字在开头的词语
- 身伴[shēn bàn]见“身畔”。 
- 身穷[shēn qióng]1.身处困境。 2.旧指人不按礼义立身处事。 
- 身星[shēn xīng]星命家语。旧指注定人命运的星宿。迷信者认为天上的星象与人的祸福夭寿有关,故称。 
- 身相[shēn xiāng]犹言身体形象。 
- 身丁米[shēn dīng mǐ]即身丁钱。以米折合,故称。 
- 身势学[shēn shì xué]对非语言的身体运动(如脸红,耸肩,挥手)及其与传达信息关系的系统研究。 对非语言的身体运动(如脸红,耸肩,挥手)及其与传达信息关系的系统研究 
- 身条[shēn tiáo]身材;体形。 ∶身材;体形身条儿匀称 
- 身形[shēn xíng]身体;形体。 身体的形态优美的身形 
- 身骨[shēn gǔ]身体,体格。 
- 身榦[shēn gàn]同“身干”。指植物的主干。 
- 身重[shēn zhòng]1.有身孕。 2.中医称感觉肢体沉重,行动不便的症状。 
- 身高[shēn gāo]动物躯体的高度,尤指人的身高。如:一个身高两米的男子。 
- 身板[shēn bǎn]1.亦作“身版”。 2.躯体。 3.体格。 
- 身架[shēn jià]身体,身躯。 ∶指人的身体;身材这人四十出头,粗壮身架,黑红脸膛儿 
- 身子骨儿[shēn zi gǔr]∶身体。如:这身子骨儿经得起摔打。 
- 身毒[shēn dú]印度的古译名之一。正确读音是yuán dú(元毒)。 
- 身田[shēn tián]佛教语。指身体。佛家以为身体能生善恶之业,故以身喻田。 
- 身子骨[shēn zi gǔ]见“身骨”。 
- 身城[shēn chéng]佛教语。指肉身。 
- 身首[shēn shǒu]1.躯干和头颅。 2.指身体。 3.借指生命。 4.指魁梧高大的身材。 
- 身分[shēn fen]1.方言。某些东西的质地,质量:这种纸身分好|宽条灯芯绒身分特别好。 2.即“身份”。指出身和社会地位。 3.指身价。 4.模样;姿态;架势。 5.指手段;本领。 6.行为,勾当。 
- 身器[shēn qì]指身体。佛家以身为受诸法之器,故称。 
- 身受[shēn shòu]谓亲身受到。 亲身受到;亲自承当身受其害“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友邦惊诧”论》 
- 身个[shēn gè]身材,体格。 
- 身行[shēn xíng]1.操行;品行。 2.亲自执行。 3.只身行走。 
- 身口[shēn kǒu]1.身体和口腹。 2.引申指人口。 
- 身丁钱[shēn dīng qián]人口税。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此制自汉始,历代相沿,称名各异,赋额不一。宋沿之,称身丁钱或丁钱。 
- 身外身[shēn wài shēn]佛教语。指由正身变化产生出来的身体。 
- 身图[shēn tú]为自身利益谋划。 
- 身份[shēn fèn]也作“身分”。①人的地位:旧社会穷人身份低|主人翁的身份。②高等的地位:他在社会上是很有身份的|有失身份。 
- 身挺[shēn tǐng]方言。犹躯干。 
- 身外[shēn wài]自身之外。 
- 身力[shēn lì]自己的能力﹑力量。 
- 身长[shēn cháng]1.指人体的高度。 2.衣服从肩部到下摆的长度。 
- 身外事[shēn wài shì]指无足牵挂的世事。 
- 身前[shēn qián]犹生前。 人活着的时候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枚《祭妹文》 
- 身自[shēn zì]犹亲自。 
- 身姿[shēn zī]姿态,姿势。 指身体的外部形态优雅的身姿令人难忘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天山景物记》 
- 身体锻炼[shēn tǐ duàn liàn]指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类身体活动。可分为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娱乐体育,格斗性体育,医疗体育和矫正体育。身体锻炼要求因人制宜,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与自然力锻炼相结合。 
- 身圭[shēn guī]古代周制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身圭,六瑞之一,为侯爵所执。 
- 身裁[shēn cái]身材,身体的高矮胖瘦。 
- 身貌[shēn mào]身体和相貌。 
- 身手[shēn shǒu]本事:身手不凡|略显身手。 
- 身根[shēn gēn]1.佛教语。六根之一。佛教以身为触根。谓能发觉所触之物坚柔﹑寒暖等,故名。 2.指男性生殖器。 
- 身章[shēn zhāng]《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本指表明贵贱身分的服饰。后泛指衣服的文饰。 
- 身躯[shēn qū]1.犹身体。 2.引申指生命。 
- 身计[shēn jì]1.生计。 2.为自身打算。 
- 身薄[shēn báo]1.谓徒手搏斗。 2.谓身体呈扁薄形。 
- 身派[shēn pài]方言。身材,体格。 
- 身材[shēn cái]1.指才能。 2.指身体的高矮和胖瘦。 
- 身范[shēn fàn]自身行为的规范。 
- 身服[shēn fú]谓亲身施行。 
- 身个儿[shēn gè ér]1.身材。如:中等身个儿。2.身体。如:身个儿壮实。 
- 身契[shēn qì]指卖身文契。 
- 身丁税[shēn dīng shuì]人口税。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因所交纳有钱或实物之不同,亦称身丁钱﹑身丁米等。 
- 身地[shēn dì]出身地位。 
- 身影[shēn yǐng]1.身体的影子。 2.指人或物的形象。 3.身体和影子。 人的身体或物体的平面投影一个高大的身影 
- 身教[shēn jiào]汉刘向《列女传.鲁之母师》:“夫人诸姬皆师之,君子谓母师能以身教。”后以“身教”谓用自身的行为教育别人。 
- 身版[shēn bǎn]见“身板”。 
- 身故[shēn gù]死去:身故多年|不幸身故。 
- 身边人[shēn biān rén]旧指侍妾。 
- 身界[shēn jiè]指身份地位的界限。 
- 身畔[shēn pàn]1.亦作“身伴”。 2.犹身边。 
- 身亡[shēn wáng]丧失生命。 丧失生命他自杀身亡 
- 身躰[shēn tǐ]见“身体”。 
- 身分证[shēn fèn zhèng]在一个国家居住或在该国内旅行的人携带的为该国法律所要求的身分证明文件。 在一个国家居住或在该国内旅行的人携带的为该国法律所要求的身分证明文件 
- 身腰[shēn yāo]身体的腰部;身材。 指腰部弯下了身腰 
- 身名[shēn míng]1.身体和名誉。 2.声誉;名望。 
- 身奇[shēn qí]犹身体。 
- 身价[shēn jià]1.指卖身钱。 2.指人的身分﹑社会地位。 
- 身下[shēn xià]犹身边。 
- 身段[shēn duàn]①身体所摆的姿势:摆个漂亮身段拍照。②戏曲名词。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化形体动作。如坐卧行走、上马下马等。均有一定的程式。记载身段动作的叫“身段谱”。 
- 身尸[shēn shī]尸体。 
- 身壳[shēn ké]躯壳。指人的肉体。 
- 身塔[shēn tǎ]僧塔。为僧人埋骨之所。有真身塔(肉身塔)﹑灰身塔(火化后以灰身立塔安葬)和舍利塔(仅取高僧火化后的舍利立塔供养)之别。 
- 身型[shēn xíng]犹体形。 
- 身色[shēn sè]佛教语。指身体和神色。 
- 身状[shēn zhuàng]身材状貌。谓仪态。 
- 身世[shēn shì]一生的经历和遭遇:身世悲凉|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 身肌[shēn jī]犹身体。 
- 身坯[shēn pī]见“身胚”。 
- 身帖[shēn tiē]旧时表明身份的证件。 
- 身事[shēn shì]1.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2.指行踪。 3.自身的事情。 4.亲身事奉。 
- 身光[shēn guāng]1.佛教语。指佛身所发出的光明。亦泛指身上的光华。 2.谓身受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