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
趾相关字典
趾[zhǐ]字在结尾的词语
- 岩趾[yán zhǐ]山脚。 
- 崖趾[yá zhǐ]山崖的基部。 
- 跟趾[gēn zhǐ]脚后跟。 
- 鼎趾[dǐng zhǐ]鼎之三足。 
- 系趾[xì zhǐ]以铁镣锁足的刑罚。 
- 断趾[duàn zhǐ]斩断足趾。古代的一种肉刑﹐断左趾者轻﹐断右趾者重。 
- 颠趾[diān zhǐ]1.脚朝上头朝下。谓颠倒失所。 2.翻倒,倒转。 
- 下趾[xià zhǐ]指物体的根底部分。 
- 山趾[shān zhǐ]1.亦作“山址”。 2.山脚。 
- 举趾[jǔ zhǐ]1.举足;抬脚。 2.指举动。 
- 玄趾[xuán zhǐ]传说中山名。 
- 遗趾[yí zhǐ]1.犹遗迹。 2.同“遗址”。 
- 方趾[fāng zhǐ]方形的脚。多与“圆颅”﹑“圆顶”对举或连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 踠趾[wǎn zhǐ]屈足;蜷脚。 
- 右趾[yòu zhǐ]谓砍掉右足。汉代酷刑之一。 
- 鹰趾[yīng zhǐ]如鹰之栖止。形容威武。 
- 脚趾[jiǎo zhǐ]脚前端的分支。 脚前端的分支 
- 步趾[bù zhǐ]1.《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楚国……是寡君既受贶矣,何蜀之敢望?”后因谓迈步为步趾。 2.犹追随。 
- 命趾[mìng zhǐ]谓步行。 
- 跂趾[qí zhǐ]踮起脚跟。 
- 足趾[zú zhǐ]脚指头。亦借指脚。 
- 余趾[yú zhǐ]犹遗址。 
- 基趾[jī zhǐ]1.亦作“基址”。亦作“基址”。 2.建筑物的地基﹑基础。 3.指一地之范围。 4.喻事业的根基﹑根本。 
- 趼趾[jiǎn zhǐ]生趼的脚趾。喻艰苦跋涉。 
- 雄趾[xióng zhǐ]指大脚。 
- 交趾[jiāo zhǐ]1.亦作“交址”。 2.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汉武帝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东汉末改为交州。越南于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宋亦称其国为交趾。 
- 骈趾[pián zhǐ]指脚的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 
- 坝趾[bà zhǐ]大坝下游面和坝基间的接触线。 大坝下游面和坝基间的接触线 
- 行趾[xíng zhǐ]1.犹行迹。足迹。 2.指行动的踪迹。 
- 游趾[yóu zhǐ]犹游踪。 
- 跰趾[bèng zhǐ]足大拇指与第二指相连为一指。跰,通“骈”。 
- 蹼趾[pǔ zhǐ]鹅鸭之类的脚。因其趾间有蹼,故称。 
- 玉趾[yù zhǐ]1.对人脚步的敬称。 2.白嫩如玉的脚。 
- 麟趾[lín zhǐ]1.麟足。《汉书.武帝纪》﹕“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裊蹄以协瑞焉。’”颜师古注﹕“应劭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裊蹄以协嘉祉也……’武帝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蹄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郑玄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于麟。”后以“麟趾”作喻。 
趾[zhǐ]字的成语
- 截趾适履[jié zhǐ shì lǚ]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 圆颅方趾[yuán lú fāng zhǐ]颅:头颅;趾:脚。方脚圆头。指人类。 
- 麟趾呈祥[lín zhǐ chéng xiáng]旧时用于贺人生子。 
- 削趾适履[xuē zhǐ shì lǚ]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 趾高气扬[zhǐ gāo qì yáng]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脚抬得高高,得意扬扬,形容骄傲自大、自命不凡的样子 
趾[zhǐ]字在开头的词语
- 趾股[zhǐ gǔ]腿脚。 
- 趾离[zhǐ lí]梦神名。 
- 趾踵[zhǐ zhǒng]指脚。 
- 趾错[zhǐ cuò]履迹交错。比喻人来往之多。 
- 趾骨[zhǐ gǔ]脚趾上各块骨的统称,拇趾两块,其他各趾均三块。 脚趾上各块骨的统称,拇趾两块,其他各趾均三块 
- 趾甲[zhǐ jiǎ]脚趾尖上所生的坚硬角质物。 脚趾尖上所生的坚硬角质物 
- 趾业[zhǐ yè]基业。 
- 趾趾[zhǐ zhǐ]足尖轻轻着地行走的声音。 
- 趾迹[zhǐ jì]脚基。引申为遗迹。 
趾[zhǐ]字在中间的词语
- 麟趾学[lín zhǐ xué]北周学校名。 
- 脚趾拇[jiǎo zhǐ mǔ]1.脚趾。 2.借喻微末的东西。 
- 麟趾褭蹏[lín zhǐ niǎo tí]麟趾金与褭蹏金的并称。褭蹏,马蹄形的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