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
披相关字典
披[pī]字在开头的词语
- 披视[pī shì]拨开来看。 
- 披泄[pī xiè]陈述发泄。 
- 披款[pī kuǎn]1.敝开诚意。 2.谓推诚相与。 
- 披毛索黶[pī máo suǒ yǎn]同“披毛求疵”。 黶,黑痣。晋 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黶哉!” 
- 披情[pī qíng]剖露情怀。 
- 披埽[pī sào]犹清除。 
- 披麻拷[pī má kǎo]酷刑名。 
- 披露[pī lù]①显露;表露:披露肝胆。②发表;公布:此事报刊已予以披露。  
- 披襟[pī jīn]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3.亦作“披衿”。犹披心。谓推诚相与。 
- 披霜[pī shuāng]形容连夜奔波,备极辛劳。 
- 披宫锦[pī gōng jǐn]唐朝进士及第披宫袍,后称中进士为“披宫锦”。如:予披宫锦还家。——清.袁枚《祭妹文》。 
- 披甲[pī jiǎ]1.穿上铠甲。 2.借指从军。 3.清代八旗兵的别称。 穿上铠甲披甲持枪 
- 披述[pī shù]陈述。 
- 披翫[pī wán]见“披玩”。 
- 披慢[pī màn]松散,不周密。 
- 披缄[pī jiān]开启信封。谓读信。 
- 披緜[pī mián]见“披绵”。 
- 披写[pī xiě]倾吐,抒发。 
- 披帛[pī bó]1.妇女服饰名。始于唐。一说始于秦。 2.披红。 
- 披沥[pī lì]犹披肝沥胆。竭诚相见:披沥丹愚,谅非矫饰。 
- 披布[pī bù]披露。 
- 披绵[pī mián]脂厚。宋苏轼《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惟漫多脂。”施元之注:“黄雀出江西临江军,土人谓脂厚为披绵。”亦用以指代黄雀。宋胡继宗《书言故事.禽兽比喻》:“黄雀曰披绵。” 
- 披肝胆[pī gān dǎn]表示以真诚相见。 
- 披读[pī dú]阅读。 翻开书本读 
- 披诵[pī sòng]展卷诵读。 
- 披带[pī dài]1.穿上道士服。 2.犹披挂。 
- 披哆[pī duō]展开;散开。 
- 披红[pī hóng]把红绸披在人的身上。表示喜庆或光荣。 把红绸披在人的身上,表示喜庆或光荣披红戴花 
- 披玩[pī wán]1.亦作“披翫”。 2.展览玩赏,观赏。 3.拨开观赏。 
- 披剃[pī tì]指出家为僧尼。因出家时须按佛教戒律剃除须发、身披袈裟,故称:披剃为僧。 
- 披缁[pī zī]出家为僧尼。缁,缁衣,僧尼之服。 
- 披却[pī què]犹披靡。 
- 披闼[pī tà]犹排闼。 
- 披离[pī lí]也作“被离”。离披;纷披:细叶能披离|草树被离烟霞乱。 
- 披靡[pī mǐ]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溃败:望风披靡|所向披靡。 
- 披帙[pī zhì]打开卷帙。 
- 披锦[pī jǐn]展开着的锦绣。喻文章华美。 
- 披析[pī xī]分析。 
- 披戴[pī dài]做道士。 
- 披文[pī wén]1.加以文饰。 2.披阅文章。 3.犹言提倡文学。谓开拓重文的风气。 
- 披猖[pī chāng]1.亦作“披昌”。猖獗,猖狂。 2.溃散;失意;狼狈。 3.飞扬。 
- 披草[pī cǎo]拨开荒草。谓隐居者相互交往或对隐居者的访问。 
- 披扬[pī yáng]翻腾;摇动。 
- 披垂[pī chuí]披散下来。 披散下来 
- 披搭[pī dā]穿在或搭在肩上的东西(如亚麻围裙、披肩、围颈肩的长方形麻布或圣带)。 穿在或搭在肩上的东西(如亚麻围裙、披肩、围颈肩的长方形麻布或圣带) 
- 披抉[pī jué]1.搜求挑取。 2.拨开挑剔。 3.出现;显露。 
- 披荆[pī jīng]见“披荆斩棘”。 
- 披对[pī duì]开诚相对。指会晤。 
- 披退[pī tuì]披靡退却。 
- 披鳞[pī lín]比喻犯颜直谏,触怒帝王。 
- 披涉[pī shè]翻阅涉猎。 
- 披砍[pī kǎn]撇开。 
- 披攘[pī rǎng]犹披靡。 
- 披心腹[pī xīn fù]披露真诚。 
- 披云雾[pī yún wù]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比喻人的神情清朗。 
- 披辟[pī pì]披靡辟易。 
- 披昌[pī chāng]见“披猖”。 
- 披绎[pī yì]披阅寻绎。 
- 披省[pī shěng]犹披览。 
- 披袄[pī ǎo]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层的或棉的。如:公受珠,纳所著披袄中,纫之。——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披然[pī rán]分散貌。一说,强自分别貌。 
- 披挂[pī guà]1.穿戴盔甲。 2.盔甲。 3.披着挂在身上。 
- 披核[pī hé]披阅考校。 
- 披溃[pī kuì]溃退。 
- 披蓑[pī suō]1.着蓑衣。 2.蓑衣。 
- 披衲[pī nà]披僧衣。谓出家为僧。 
- 披阅[pī yuè]展卷阅读;翻看。 翻看;展卷阅读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出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 披衣[pī yī]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 披陈[pī chén]表白;陈述。 
- 披头[pī tóu]披散头发。 
- 披览[pī lǎn]1.翻阅;展读。 2.观赏。 翻阅 
- 披拂[pī fú]①吹拂:春风披拂。②飘动:枝叶披拂。 
- 披褐[pī hè]身穿短褐。多指生活贫苦。 
- 披香[pī xiāng]汉宫殿名。 
- 披雅那[pī yǎ nà]意大利语piano的译音。钢琴。 
- 披削[pī xuē]1.削发出家。 2.批改﹑删削。 
- 披肩[pī jiān]①披围于肩部的装饰织物。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边缘有单穗、结穗、散穗等装饰。其装饰纹样富有表现力,各具特色和风格。与服装谐调搭配,能显示服饰效果。②披于肩上:长发披肩。 
- 披覆[pī fù]覆盖。 
- 披展[pī zhǎn]披诚展拜,拜见。 
- 披披[pī pī]1.飘动貌。 2.散乱貌。 
- 披厦[pī shà]正屋旁依墙所搭的小屋。 
- 披胆[pī dǎn]见“披肝胆”。 
- 披图[pī tú]展阅图籍﹑图画等。 
- 披子[pī zǐ]即披屋。 
- 披袍[pī páo]即披风。 
- 披沙[pī shā]淘去泥沙。 
- 披星[pī xīng]见“披星带月”。 
- 披拭[pī shì]扫除揩擦。 
- 披檐[pī yán]正屋屋檐下搭建的附属建筑物。 
- 披肝[pī gān]见“披肝胆”。 
- 披风[pī fēng]清代妇女礼服的外套。后泛指斗篷式的外套。 穿在其他衣服之上的无袖的宽松外衣。亦称“斗篷” 
- 披冻[pī dòng]解冻。 
- 披纷[pī fēn]散乱;分散。 
- 披秉[pī bǐng]穿上官服,配戴饰物。 
- 披头盖脸[pī tóu gài liǎn]1.谓头发披遮住脸面。 2.见“披头盖脑”。 
- 披挹[pī yì]1.犹显现。 2.披襟挹取。 
- 披颊[pī jiá]掌嘴,打耳光。 
- 披麻[pī má]1.见“披麻带孝”。 2.中国画山石皴法之一种。又称麻皮皴。因所绘山石脉理如披麻,故名。其法创于唐王维,南唐董源多用之,为中国画南宗的画法。 
- 披披藉藉[pī pī jí jí]纷纭混乱貌。 
- 披雾[pī wù]见“披云雾”。 
披[pī]字的成语
- 披根搜株[pī gēn sōu zhū]披:揭开;搜:搜索;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指刨根究底。 
- 披肝挂胆[pī gān guà dǎn]形容对人对事极尽忠诚,毫无保留。 
- 秉笏披袍[bǐng hù pī páo]秉: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披袍:身穿朝服。比喻作官。 
- 披罗戴翠[pī luó dài cuì]形容衣饰华丽。 
- 披发入山[pī fà rù shān]指离开俗世而隐居。 
- 披坚执锐[pī jiān zhí ruì]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穿上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史记.项羽本纪》 
- 披红插花[pī hóng chā huā]披:覆盖在肩背上。身披红绸,帽插红花。旧时指喜庆事执行接待礼仪者的打扮。 
- 五月披裘[wǔ yuè pī qiú]比喻清高廉洁。 
- 披云见日[pī yún jiàn rì]披:分开,劈开。劈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重见光明。 
- 斩荆披棘[zhǎn jīng pī jí]斩除荆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同“披荆斩棘”。 
- 剪发披褐[jiǎn fà pī hè]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比喻剪发为僧。 
- 戴角披毛[dài jiǎo pī máo]戴:顶着;披:覆盖在肩上。指兽类或变为牲畜。 
- 披红戴花[pī hóng dài huā]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 披襟散发[pī jīn sàn fā]敞开衣襟,蓬松着头发。形容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 削发披缁[xuē fà pī zī]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 披头散发[pī tóu sàn fà]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头发散乱的样子。表示愤慨,也有时表示佯狂一众女人,早已披头散发,哭哭啼啼,倒的倒。跌的跌。——《文明小史》 
- 披星带月[pī xīng dài yuè]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唐. 吕岩《七言绝句》 
- 散发披襟[sàn fà pī jīn]蓬松着头发,敞开衣襟。形容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 披红挂彩[pī hóng guà cǎi]用红绸和彩帛披在人身上,表示荣宠、慰劳或喜庆。 披红绸和彩帛,以示荣宠、慰劳或喜庆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郡买办物件。——《三国演义》 
- 披头跣足[pī tóu xiǎn zú]跣足:光脚。头发散乱,打着赤脚。形容十分狼狈或穷困潦倒的样子。 
- 披沙拣金[pī shā jiǎn jīn]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 披沥赤忱[pī lì chì chén]披沥:表露,倾吐;赤忱:赤诚,极真诚的心意。倾吐自己至诚的心意。 
- 披心相付[pī xīn xiāng fù]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 披肝糜胃[pī gān mí wèi]糜:烂。忠诚不贰,甘作任何牺牲。 
- 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 披褐怀金[pī hè huái jīn]披:穿着;褐:粗布衣服。穿粗布衣服,而怀藏金玉。比喻表面平常而内里丰富。 
- 应风披靡[yìng fēng pī mǐ]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 负芒披苇[fù máng pī wěi]犹言披荆斩棘。 
- 披毛戴角[pī máo dài jiǎo]指牲畜。 
- 披露腹心[pī lù fù xīn]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 目披手抄[mù pī shǒu chāo]边看书边抄录。形容勤奋攻读。 
- 披襟解带[pī jīn jiě dài]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 披缁削发[pī zī xuē fà]缁:黑色,指黑色僧衣;削:剃除。指剃云头发,披上僧衣,出家为僧尼。 
- 披沙捡金[pī shā jiǎn jīn]披:分开;捡:挑选。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 披沙剖璞[pī shā pōu pú]披:分;剖:剖开;璞:含有玉的石头。从沙粒中区分出金子,从石头中剖出美玉。比喻从大量的人中识别、挑选出有用的人才。 
- 披发文身[pī fà wén shēn]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 披毛索黡[pī máo suǒ yǎn]披:拨开;毛:毛发;索:寻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 披榛采兰[pī zhēn cǎi lán]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 雾散云披[wù sàn yún pī]比喻变化之快。 
- 披袍擐甲[pī páo huàn jiǎ]披:穿;擐:套。穿上战袍,套上铠甲。指做好战斗准备。 
- 捣虚披吭[dǎo xū pī háng]捣虚:利用敌人空虚的地方攻击;吭:咽喉,比喻要害。攻击敌人空虚或要害的地方。 
- 披林撷秀[pī lín xié xiù]犹言去粗存精。 
- 披怀虚己[pī huái xū jǐ]披怀:敞开胸怀;虚:虚心。比喻虚心礼让,诚恳相待。 
- 烂若披锦[làn ruò pī jǐn]形容文辞华丽。 
- 披裘负薪[pī qiú fù xīn]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 披麻救火[pī má jiù huǒ]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 披霄决汉[pī xiāo jué hàn]指冲出霄汉。 
- 披裘带索[pī qiú dài suǒ]形容衣着粗陋。 
-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 披枷带锁[pī jiā dài suǒ]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指罪犯套上枷锁等刑具。 
- 披霜冒露[pī shuāng mào lòu]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 
- 披头盖脑[pī tóu gài nǎo]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 披发左衽[pī fà zuǒ rèn]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头发披散着,衣襟开在左边。古代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 
- 握素披黄[wò sù pī huáng]犹言握铅抱椠。素,白绢,古代用以书写。黄,雌黄,古代用以校点书籍。 
- 披毛带角[pī máo dài jiǎo]长着毛,顶着角。指畜生。 
- 望风披靡[wàng fēng pī mǐ]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比喻在强大势力面前纷纷倒下,也比喻军无斗志,看到敌人气势强盛不战而溃 
- 衣披群生[yì pī qún shēng]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众生。把衣服给百姓穿上或披上。比喻广施恩惠于百姓。 
- 烂若披掌[làn ruò pī zhǎng]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 披红挂绿[pī hóng guà lǜ]穿艳丽的服装或带喜庆气氛的装饰。 
- 披星戴月[pī xīng dài yuè]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唐. 吕岩《七言绝句》 
- 披麻戴孝[pī má dài xiào]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 披肝沥胆[pī gān lì dǎn]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披:打开,沥:滴下。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披肝沥胆,昼歌夜吟。——《隋书.李德林传》 
- 披沙沥金[pī shā lì jīn]沙里淘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 
- 擐甲披袍[huàn jiǎ pī páo]擐:套;披:穿。套上铠甲,穿上战袍。指做好战斗准备。 
- 披文握武[pī wén wò wǔ]握:把握。指人兼有文武之才。 
- 逞怪披奇[chěng guài pī qí]指炫耀奇异。 
披[pī]字在结尾的词语
- 灶披[zào pī]见“灶披间”。 
- 击披[jī pī]劈击﹐打散。 
- 离披[lí pī]散乱;间杂:众鸟齐搏铄,翠羽几离披|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 
- 横披[héng pī]长条形的横幅字画。 
- 纷披[fēn pī]〈书〉散乱张开的样子:枝叶纷披。 
- 肩披[jiān pī]一种妇女的薄披肩,两端形成袖状。 一种妇女的薄披肩,两端形成袖状 
- 马罗披[mǎ luó pī]障泥。 
- 分披[fēn pī]1.披散;分散。 2.国画的一种技法。 
- 风披[fēng pī]1.犹披靡。 2.风轻轻拂过。 
- 锦披[jǐn pī]1.一种挂在宝座或背上的彩色披。2.挂在祭台背后和上面或圣体栏杆旁边的一种彩色披。 
- 雨披[yǔ pī]方言。防雨的斗篷。 〈方〉∶用作遮雨的斗篷 
- 马披[mǎ pī]指迎神赛会时迎神像出庙行列中开路的执事。 
- 执披[zhí pī]古代丧仪,殡时于棺之两侧系披,使人夹柩车秉持而行,以防路险倾覆。 
- 靡披[mí pī]形容军队溃败﹐不能立足。 
- 敷披[fū pī]1.开放。 2.铺开;铺展。 
披[pī]字在中间的词语
- 灶披间[zào pī jiān]方言。厨房。亦指简陋狭小的住屋。〈方〉∶厨房 
- 长披巾[cháng pī jīn]一种既长又宽的巾饰织物。多作妇女御寒和装饰用。能与多种服装搭配。作为正式装束用的长披巾,常采用毛皮制成,效果华丽。一般装束则采用毛织物、人造毛皮、丝料、纱网等质地的长披巾。有的丝质长披巾还绣有精美图案,是上等的工艺品。 
- 灶披楼[zào pī lóu]方言。在楼上的小房间。又称亭子间。 
- 线披儿[xiàn pī ér]即线坯子。 
- 玉女披衣[yù nǚ pī yī]自然景观名。在今江西萍乡市芦溪镇郊外。指雨前山石间涌现的云雾奇景。 
- 发瞽披聋[fā gǔ pī lóng]张开瞽目﹐打通聋耳。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 
- 参差披拂[cēn cī pī fú]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至小丘西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