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茴香橘核丸

茴香橘核丸

《中国药典》:茴香橘核丸

药方名称茴香橘核丸

处方茴香(盐炒)40g 八角茴香40g橘核(盐炒)40g荔枝核80g补骨脂(盐炒)20g肉桂16g川楝子80g延胡索(醋制)40g莪术(醋制)20g木香20g香附(醋制)40g青皮(醋炒)40g昆布40g槟榔40g乳香(制)20g桃仁16g穿山甲(制)20g

性状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酸、辛、苦。

炮制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用于寒疝,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规格每100丸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茴香橘核丸

药方名称茴香橘核丸

处方橘核(盐炒)2两,厚朴(姜炙)5钱,桃仁2两,昆布2两,木通5钱,肉桂5钱,川楝子(炒)2两,玄胡索(醋炙)5钱,海藻2两,木香5钱,枳实(麸炒)5钱,小茴香(酒炒)8钱,海带2两。

制法桃仁单放,余药共为细末,另取精白面1两,黄酒2两,加适量清水,打成稀糊,取上药粉,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理气散寒软坚。主因寒湿下注引起小肠疝气,睾丸肿大,坚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3钱,空腹时温酒或淡盐汤送下,日2次。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茴香橘核丸

药方名称茴香橘核丸

处方茴香(炒)40两,香附(炙)40两,昆布40两,荔枝核80两,穿山甲(炒)20两,肉桂(去粗皮)16两,橘核(炒)40两,青皮(炒)40两,大茴香40两,补骨脂(炒)20两,木香20两,桃仁(去皮)16两,槟榔40两,玄胡索(炙)40两,川楝子80两,莪术(炙)20两,乳香(炙)20两。

制法上为细粉,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散寒软坚,行气止痛。主各种疝气,睾丸偏坠,坚硬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生姜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忌食生冷。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猜你喜欢

  • 川椒面拌粥

    药方名称川椒面拌粥处方川椒100粒(去目),白面2合。功能主治噎病,胸间积冷,饮食不下,黄瘦无力。用法用量上以醋淹椒令湿,漉出,于面中拌令匀,便于豉汁中煮,空心和汁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 当归秦艽散

    药方名称当归秦艽散处方白术1钱,茯苓1钱,秦艽1钱,当归1钱,川芎1钱,芍药1钱,熟地黄(酒蒸)1钱,陈皮1钱,半夏曲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五疸。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当归秦艽丸”(见《中国医

  • 发疹紫草散

    药方名称发疹紫草散别名紫草散(《明医杂着》卷六)。处方紫草甘草糯米黄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麻疹;痘疹黑陷。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四引亢拱辰方

  • 白附子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白附子散药方名称白附子散处方白附子(炮)1两,续断1两,防风(去叉)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打扑内损及坠马伤。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童便和热酒1盏调下,并3服,不拘时候。摘录《圣

  • 防风白术汤

    药方名称防风白术汤处方防风(锉)5钱,炒术、茯苓、当归、大腹皮。功能主治痘日久不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九四

  • 白垢散

    药方名称白垢散处方老粪缸边白垢(如牙者)。制法洗净,为细末。功能主治痘疮烦热,痘疹点胀发狂,心血虚,毒气乘之,神不守舍。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酒下。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 玉红膏

    《伤科补要》卷三:玉红膏药方名称玉红膏处方紫草60克当归60克 生地120克象皮60克乳香60克没药30克甘草15克合欢皮60克功能主治止痛生肌。治一切疮口。用法用量上药用麻油750毫升,煎枯去滓,再

  • 救产止痉汤

    药方名称救产止痉汤处方人参15克当归30克川芎9克荆芥(炒黑)3克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祛风止痉。治新产妇人,血虚发痉,手足牵搐,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护膜散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护膜散药方名称护膜散处方白蜡白及各等分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化毒散结,生肌护膜。治痈疽生于胁肋、腰腹空软之处,不论将溃已溃,有透膜之变者。用法用量轻剂3克,中剂6克,大剂9克,黄

  • 十将军丸

    药方名称十将军丸处方三棱30克(去毛、土,炮)莪术(生)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草果(去壳)60克 川常山60克砂仁槟榔乌梅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制法上药先将常山、草果二味锉碎,用酒、醋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