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止咳橘红口服液

止咳橘红口服液

药方名称止咳橘红口服液

处方橘红66g陈皮44g 法半夏33g茯苓44g款冬花22g甘草22g瓜蒌皮44g紫菀33g麦冬44g知母22g桔梗33g地黄44g石膏44g 苦杏仁(去皮炒)44g紫苏子(炒)33g

性状为棕黑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石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化橘红陈皮款冬花、苦杏仁四味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250ml;蒸馏器内药液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其余法半夏等十味,粉碎成粗粉与上述药渣混匀,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依法渗漉,收集漉液2700ml,与上述备用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与石膏水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6(50℃)。加入蔗糖80g,煮沸,静置24小时,滤过,加入羟苯乙酯0.3g、苯甲酸0.5g(两者先用适量热水溶解)及蒸馏液,加水调整总量至950ml,搅匀,冷藏48小时,取上清液,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儿童用量遵医嘱。

注意忌食辛辣油腻。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补漏丹

    药方名称补漏丹别名鹿茸补漏丸处方鹿茸(去毛,酥炙)、大附子(炮,去皮脐)、食盐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心胸有孔久不愈,及胃痈、井疽、肝痈、心瘘。用法用量鹿茸补漏丸(《外科证

  • 加味理中地黄汤

    《福幼编》:加味理中地黄汤药方名称加味理中地黄汤处方熟地15克当归6克 萸肉3克 枸杞6克白术9克炮姜3克党参6克 炙甘草3克 枣仁6克(炒,研)肉桂3克 故纸6克 炙耆6克生姜3片 红枣3枚 核桃肉

  • 威灵仙散

    药方名称威灵仙散别名威灵仙饮(《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二)。处方威灵仙150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腰脚疼痛久不愈。用法用量每次3克,空腹时以温酒调下。逐日以微利为度。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

  • 鼓胀丹

    药方名称鼓胀丹处方巴豆霜1钱,甘遂3钱,大戟1钱5分,芫花3钱,槟榔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厚朴1两,皂角1两,良姜1两,黑丑1两,白丑1两,净轻粉1钱,小茴香8钱,葶苈子2钱。制法上晒干,为细末。

  • 地黄膏子丸

    药方名称地黄膏子丸处方血竭、沉香、木香、广荗(炮)、玄胡、蛤蚧、人参、当归、川楝(麸炒)、芍药、川芎、续断、白术、全蝎(炒)、柴胡、茴香(炒)、没药(以上分量不定,随症加减用之)。制法上为细末,地黄膏

  • 地骨皮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九:地骨皮汤药方名称地骨皮汤处方生地麦冬黄耆山药五味手地骨皮淡竹叶功能主治主心经虚热,小便短赤,茎中疼痛,尿道口时有脓样分泌物,淋沥不断。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九《圣

  • 灵砂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灵砂丹药方名称灵砂丹处方硝石(与砒一处细研.入磁罐子内.用石灰盖口.炭火烧半日.取出.去火毒),信州砒霜腻粉、粉霜(研),各半两;黄丹(研)、枯矾(研),各一两半;

  • 五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香散药方名称五香散处方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等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升降诸气,宣利三焦,疏导壅滞,发散邪热。治阴阳之气郁结不消,诸热蕴毒,肿痛结核,

  • 党参小米粥

    药方名称党参小米粥处方党参30克升麻10克 小米50克制法先煎党参、升麻去渣,后入米煮为粥。功能主治益气升提。适用于子宫下垂、气短乏力。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

  • 固本健阳丹

    《万病回春》卷六:固本健阳丹药方名称固本健阳丹处方菟丝子(酒煮)45克 白茯苓(去皮、木)山药(酒蒸)牛膝(去芦,酒洗)杜仲(酒洗,去皮,酥炙)当归身(酒洗)肉苁蓉(酒浸)五味子(去梗)益智仁(盐水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