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

药方名称十全大补汤

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蓍(去芦)、川芎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炮制上一十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全大补汤

药方名称十全大补汤

别名十全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补汤《仁斋直指》卷十五)。

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耆(去芦)川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药十昧,锉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备注本方是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再加黄耆肉桂所组成。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与补气之黄耆和少佐温照之肉桂组合,则补益气血之功更着。惟药性偏温,以气血两亏而偏于虚寒者为宜。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安胆汤

    药方名称安胆汤处方柴胡2钱,天花粉2钱,炒栀子2钱,甘草1钱,白芍3钱,丹皮3钱。功能主治少阳春温,由春月伤风所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梨浆饮

    药方名称梨浆饮别名梨浆饮子处方青蒿(取花头,用童便浸1-2次,晒干为度)、柴胡(去芦)、人参、黄芩(去心)、前胡、秦艽(去土)、甘草(炙)。功能主治脾积寒热,其状如疟,或头痛呕逆,久则2-3岁不歇,左

  • 菖附散

    药方名称菖附散处方炮附子、菖蒲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耳疼痛。用法用量绵裹塞耳。摘录《幼科释谜》卷六

  • 宽中顺气丸

    药方名称宽中顺气丸处方当归(酒浸)半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皂角(直大者,去皮弦,蜜炙)1两半,芒消1两(别研),大黄2两(生),郁李仁(去皮)1钱半,牵牛(微炒,取末)2两半,人参(去芦)半两。制法

  • 加味五皮散

    药方名称加味五皮散处方陈皮1钱,桑白皮1钱,赤茯苓皮1钱,生姜皮1钱,大腹皮1钱,姜黄1钱,木瓜1钱(一方无陈皮、桑白,有五加、地骨皮)。功能主治行气散水。主四肢胀满,不分阴水、阳水。用法用量上作1服

  • 和气解毒汤

    药方名称和气解毒汤处方人参1钱,羌活1钱,前胡1钱,川芎1钱,枳壳1钱,柴胡1钱5分,黄耆1钱5分,茯苓1钱5分,桔梗1钱5分,熟地1钱5分,独活1钱5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病久虚耗气血,脉数身热,脉

  • 莲肉散

    药方名称莲肉散别名石莲散处方莲肉、益智仁、龙骨(五色者)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便白浊,梦遗泄精。用法用量石莲散(《医学入门》卷七)。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 还元煎

    药方名称还元煎处方艾叶、阿胶各上,白术、人参、炒黑干姜各中,炙甘草下。功能主治返元气。主小产后,元气困弱危极者。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7分,去滓,入童便半盏,再温,顿服。摘录《产科发蒙》卷二引周定方

  • 羚羊角汤

    《医醇剩义》卷四:羚羊角汤药方名称羚羊角汤处方羚羊角6克龟版24克 生地18克白芍3克 丹皮4.5克柴胡3克薄荷3克菊花6克夏枯草4.5克 蝉衣3克 红枣10枚 生石决24克(打碎)功能主治治肝阳上亢

  • 补中益气丸

    药方名称补中益气丸处方炙黄芪200g党参60g 炙甘草100g白术(炒)60g当归60g升麻60g柴胡60g陈皮60g性状为棕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辛。炮制上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