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青活麻

青活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活麻

药材名称青活麻

别名活麻、荨麻、火麻、老虎麻

来源荨麻荨麻属植物粗根荨麻Urtica macrorrhiz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6~9月采集,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痉,解毒。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小儿惊风,产后抽风,荨麻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3钱。

备注(1)同属植物三角叶荨麻(花叶活麻)Urtica triangularis Hand.-Mazz.在西藏与青活麻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青活麻

药材名称青活麻

拼音Qīnɡ Huó Má

别名活麻、老虎麻、火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粗根荨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tica macrorrhiz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6-9月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四棱形,疏生螫毛。叶对生;叶柄长1-6m;托叶合生,狭卵形;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5-11cm,宽2.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粗牙齿,有时茎中部叶的大牙齿有少数小牙齿,下面沿脉疏生短毛;基出脉5条。雌雄异株;花序长5-12cm,分枝稀疏;雄花直径2mm,花被片4,雄蕊4。瘦果卵形,扁,长1.5mm,光滑。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500m的山地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

性味苦;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平肝镇惊;止痒;解毒。主风湿痹痛;小儿惊风;产后抽风;高血压;荨麻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阿尔泰紫菀

    《中药大辞典》:阿尔泰紫菀药材名称阿尔泰紫菀拼音ā ěr Tài Zǐ Wǎn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阿尔泰狗娃花的花或全草。 夏、秋开花时采收,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

  • 建兰根

    药材名称建兰根拼音Jiàn Lán Gēn别名土续断(《续古今考》),兰根(《五杂俎)),兰花根(《分类草药性》)。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兰科植物建兰的根。随时可采,鲜用。性味辛,

  • 琉璃草根

    《中药大辞典》:琉璃草根药材名称琉璃草根拼音Liú Lí Cǎo Gēn别名倒提壶、大赖毛子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展枝倒提壶的根。春、秋挖根,晒干。原形态多年

  • 楠藤

    药材名称楠藤拼音Nán Ténɡ别名大茶根、大洋藤、玉叶金花、胶鸟藤、大白纸扇、火烧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楠藤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saenda erosa Champ.采收和储藏:

  • 海蜇皮

    《中药大辞典》:海蜇皮药材名称海蜇皮拼音Hǎi Zhē Pí别名白皮子(《柑园小识》),白皮纸、秋风子(《纲目拾遗》),姹皮(《医林纂要》),罗皮(《动物学大辞典》)。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

  • 乌桕叶

    《中药大辞典》:乌桕叶药材名称乌桕叶拼音Wū Jiù Yè别名卷子叶(《分类草药性》),油子叶(《生草药手册》),虹叶(《岭南草药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大戟种植物乌桕的叶片,

  • 独蕨萁

    药材名称独蕨萁拼音Dú Jué Qí别名绒毛阴地蕨、蕨萁参来源蕨类阴地蕨科蕨萁属植物独蕨萁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以全草入药。性味微苦,

  • 四大天王

    药材名称四大天王拼音Sì Dà Tiān Wánɡ别名大叶及己、四叶对、四大金刚、四块瓦。出处《植物名实图考》云:"四大天王生南安。绿茎赤节,一茎四叶,聚生梢端。叶际抽短穗,开小白花,点点如珠兰。赤根

  • 鱼油

    药材名称鱼油拼音Yú Yóu别名鱼脂来源药材基源:为从魟科、鳐科食用鱼中提取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nle)2.Dasyatis ua

  • 蛾眉石凤丹

    药材名称蛾眉石凤丹拼音é Méi Shí Fènɡ Dān别名一枚花(《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四川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丫蕊花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余厘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