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蝉翼藤

蝉翼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蝉翼藤

药材名称蝉翼藤

拼音Chán Yì Ténɡ

别名五味藤、一摩消、五马巡城、丢了棒、刁了棒、象皮

来源远志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 Hassk.,以根皮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辛、甘、苦、酸、咸,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清热利尿。主治:

跌打损伤;用根浸酒搽患处。

风湿骨痛,急性胃肠炎;用根4~5钱,水煎服,或研末每服0.5~1钱。

用法用量孕妇忌服;根皮含皂甙,对粘膜有刺激性。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蝉翼藤

药材名称蝉翼藤

拼音Chán Yì Ténɡ

别名五味藤、一摩消、丢了棒象皮

出处《广西中草药》

来源远志朴植物蝉翼藤。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攀援灌本。根从生,横走,长可达3~5米。小枝稍披紧贴的柔毛;单叶互生;薄革质或纸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12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或稍被紧贴的柔毛,侧脉每边10~12条;叶柄长5~8毫米。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长10~15厘米,被小柔毛;花玫瑰红色,长5~7毫米;花梗比花长,花后更长;萼片5,外面3片近相等,卵形,内面2片椭圆形;花瓣3片,侧面2片倒三角形,基部与龙骨瓣合生,顶端截平,龙骨瓣近圆形,在顶部具鸡冠状突起;子房近圆形;花柱偏于一侧,弯曲。翅果长7~9厘米,果成熟时扁球形,径约1.5厘米。种子卵形。花期夏月。

生境分部生于密林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根表面灰白色或土黄色,有瘤状突起;断面皮部厚,木心淡黄色,有众多气孔。

性味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清热利尿。治急性肠胃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粉,0.5~1钱。外用:浸酒搽或研粉酒调涂。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上石田螺

    药材名称上石田螺拼音Shànɡ Shí Tián Luó别名金耳环、打不死、石钱、上树田螺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倒卵叶伏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mmaphyllum microphy

  • 红接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接骨草药材名称红接骨草别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来源苦苣苔科红接骨草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苦、涩,凉

  • 白骨走马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骨走马药材名称白骨走马别名茸骨鹧鸪花、绒果海木来源楝科白骨走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 Chen,以根、叶、果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苦,寒。有小

  • 假耧斗菜

    《中药大辞典》:假耧斗菜药材名称假耧斗菜拼音Jiǎ Lóu Dòu Cài别名小叶假耧斗菜(《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叶矛对钩(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种植

  • 红薯细辛

    药材名称红薯细辛拼音Hónɡ Shǔ Xì Xīn英文名mairei porana别名小萼飞蛾藤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红薯细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

  • 酸浆

    《中药大辞典》:酸浆药材名称酸浆拼音Suān Jiānɡ别名葴、寒浆(《尔雅》),醋浆(《本经》),苦葴、苦蘵、皮弁草(崔豹《古今注》),酸浆草(《尔雅》郭璞注),灯笼草(《唐本草》),苦耽(《嘉佑本

  • 洋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洋地黄药材名称洋地黄别名毛地黄来源玄参科洋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有栽培。化学成分含强心甙类:①洋地黄毒甙(digit

  • 酒瓶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酒瓶花药材名称酒瓶花拼音Jiǔ Pínɡ Huā别名小杜鹃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亮毛杜鹃Rhododendron microphyton Franch.,以根入药。夏秋

  • 白腹锦鸡

    药材名称白腹锦鸡拼音Bái Fù Jǐn Jī英文名Lady Amherst pheasant别名箐鸡肉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白腹锦鸡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rv

  • 牛鼻栓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鼻栓药材名称牛鼻栓拼音Niú Bí Shuān别名千斤力来源金缕梅科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以枝、叶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