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红丹参

红丹参

药材名称红丹参

拼音Hónɡ Dān Shēn

别名丹参、大木帮、红秦艽、松林丹参马蹄叶仙茅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橙色鼠尾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aerea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橙色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6-40cm。根粗壮,圆柱形。茎钝四棱形,具4槽,密被细长而具节的黄褐色柔毛。叶大多数基生,间有1-2对茎生;基生叶较大,簇生;叶柄长2-4cm,扁平,被褐色长柔毛;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稀倒卵圆形或圆形,长2.5-8.5(-20)cm,宽2.5-4.5(-8)cm,先端钝形,基部长楔形渐狭或近圆形至浅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圆齿,草质,上面密被长柔毛,下面被疏或密的长柔毛,满布紫褐色腺点;茎生叶叶片较小,椭圆形、长圆形至卵圆形,长1-5.8(-8)cm,宽1-4.5(-5)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圆形或楔形,稀有浅心形,边缘具圆齿,毛被与基生叶同,叶柄短或无柄。轮伞花序2-6花,下部者疏离,上部者密集,组成长达15cm的总状花序;苞片椭圆形或倒卵圆形;花萼钟形,长9-10mm,外面密被褐色具节长柔毛, 内面被微硬伏毛,二唇形,果时增大,宽钟形;花冠颜色多种,有橙黄、白、深蓝及紫色等,长2.6-3.5cm,外被小疏柔毛,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卵形长7mm,下唇长12mm,宽17mm,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侧裂片半圆形,能育雄蕊伸入花冠上唇;花盘前方稍膨大。小坚果倒卵圆形褐色,无毛。略具网纹,顶端具腺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50-330m的林内、灌丛中草地或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根呈圆锥形,长5-10cm,直径1-2cm;表面红褐色。质松脆。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味淡;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补肾壮骨;活血调经;凉血止血。主肾虚腰痛;风湿痛;头晕;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吐血;衄血;跌打瘀痛;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泽兰

    《中国药典》:泽兰药材名称泽兰拼音Zé Lán英文名HERBA LYCOPI别名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

  • 苣荬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苣荬菜药材名称苣荬菜拼音Jù Mǎi Cài别名苦菜、败酱草[北方地区]、小蓟[黑龙江]、苦苣菜、取麻菜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苣荬菜Sonchus Brachyo

  • 胃友果

    药材名称胃友果拼音Wèi Yǒu Guǒ别名野樱桃。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cocca ruscif

  • 白毛草

    药材名称白毛草拼音Bái Máo Cǎo别名伏地蜈蚣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

  • 仙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桃草药材名称仙桃草别名蚊母草来源为玄参科婆婆属植物仙桃草Veronica peregrina L.的带虫瘿的全草入药。春夏间花后采集带虫瘿的全草(小虫未逸出之前),立即在烈日下晒

  • 醋栗

    药材名称醋栗拼音Cù Lì别名狗葡萄、山麻子、灯笼果来源虎耳草科醋栗Ribes mandshuricum (Maxim.) Komar.,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东北、河北、山西、陕西

  • 苡芭菊

    药材名称苡芭菊拼音Yǐ Bā Jú别名鹅不食草[广东]来源菊科苡芭菊Epaltes australis Le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辛,温。功能主治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

  • 地杨梅

    《中药大辞典》:地杨梅药材名称地杨梅拼音Dì Yánɡ Méi出处《本草抬遗》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地杨梅的全草或果实。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叶丛生;细长而尖,边缘

  • 面根藤

    《中药大辞典》:面根藤药材名称面根藤拼音Miàn Gēn Ténɡ别名蒚子根、兔儿苗、狗儿秧、秧子根(《救荒本草》),奶浆藤(《分类草药性》),面根草、狗儿完(《天宝本草》),小旋

  • 浙樟

    药材名称浙樟别名桂皮来源樟科浙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is Nakai,以树皮、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湖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寒镇痛,行气健胃。主治腹痛,风湿痛,创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