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叶白头翁

大叶白头翁

《中药大辞典》:大叶白头翁

药材名称大叶白头翁

拼音Dà Yè Bái Tóu Wēnɡ

别名一面青(《分类草药性》),山萩(《中国物图鉴》),大火草(《重庆草药》)。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香青全草带根全草。 春、夏间花苞初放时连根挖起,去净泥沙,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密被白色绵毛,高30~70厘米。单叶互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约8厘米,宽约1.5厘米,向上渐小渐尖,全缘,基部常抱茎,呈耳状,耳先端尖,叶上面绿色,下面白色,两面均被白色绵毛。头状花序顶生,直径8~10毫米,排列成豪伞花序;总苞多层,白色,干膜质,椭圆状卵圆形,长5毫米,先端钝,直立或向内弯;花淡黄白色;边缘为雌性花,多数结实,中部为两性花,多不孕。瘦果长椭圆形,冠毛白色,1裂,羽毛状;种子1粒。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向阳山坡及田野。分布四川、贵州、湖北等地。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的带根全草,根头细小,长1~3厘米。茎长约30~50厘米,直径达5毫米,梢部渐细小,少分枝,外表密生白色丝状茸毛,扯下后又显露出黄绿色而细密短小的茸毛。叶多皱缩成团,棕褐色,两面均有白毛,但较茎部毛短小。花多不存在。有臭气,味微弱。以茎杆粗壮、叶片不脱落者为佳。

性味《重庆草药》:"甘微苦,性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燥湿。治吐血,痢疾,牙痛,乳痈,瘰窃。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劳伤,牙痛,吐血,痢疾。"

②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止痢,驱虫。治痢疾,蛔虫,刀伤。"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燥湿。治湿热痢疾,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风火牙痛:大叶白头翁二两。煎水炖五花肉合糖服,或煮绿壳鸭蛋服。

②治寒火牙痛:大叶白头翁四两,桂花根二两。煎水内服。

③治乳痈:大叶白头翁与蒲公英合用。捣烂包。初起有效。(选方出《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叶白头翁

药材名称大叶白头翁

拼音Dà Yè Bái Tóu Wēnɡ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Pearleverlasting

别名一面青、大火草、避风草、火草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珠光香青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phalis margaritacea(L.) Benth.et Hook.f.

采收和储藏:夏季花区初放时连根挖起,去净泥沙,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球光香青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密被白色绵毛。根状茎横走或斜升,木质。单生互生,稍革质;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约8cm,宽约1.5cm,先端渐尖,有小尖头,基部稍狭,常抱茎,边缘平,上部叶渐小,上面被蛛丝状毛,下面被灰白色至红褐色厚绵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4-17mm;总苞钟状或半球状,长5-8mm,径8-13mm;总苞片5-7mm;总苞钟状或半球状,长5-8mm,径8-13mm;总苞片5-7层,白色,干膜质,最内层线状倒披针形,宽0.5mm,有长达全长3/4的爪部;花托蜂宣传员状;雌株头状花序外围有多层雌花,中央有3-20雄花;雄株头状花序,有雄花或外围有极少数雌花;花冠长3-5mm,冠毛比花冠稍长。瘦果长椭圆表,长0.7mm,有小腺点。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及田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黄酮[1]。全草含多炔化合物:十三炭五炔烯(tridecapentaynene),反式去氢母菊酯(trans-dehy-dromatricaria ester),5-氯-2(2,4,6-亚辛三块基)二氢-2H-吡喃[5-chloro-2-(octa-2,4,6-tri-ynylidene)-5,6-dihydrox-2H-pyran][2]。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燥湿;驱虫。主胃牙火牙痛;湿热泻痢;蛔虫病;乳前程;瘰疬;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劳伤,牙痛,吐血,痢疾。2.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止痢,驱虫。治痢疾,蛔虫,刀伤。3.《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燥湿。治湿热痢疾,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杨梅树

    药材名称杨梅树拼音Yánɡ Méi Shù别名大树杨梅、野杨梅(《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常绿乔木

  • 凤尾铁角蕨

    药材名称凤尾铁角蕨别名大猪鬃草、大凤尾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凤尾铁角蕨Asplenium praemosum Sw.,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消炎,清热,利尿。主治痢疾,肠炎,咽

  • 天竺子

    药材名称天竺子拼音Tiān Zhú Zǐ英文名Fructus Nandinae Domesticae别名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

  • 扁轴木

    药材名称扁轴木拼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轴木的枝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kinson

  • 矮脚枫叶

    药材名称矮脚枫叶拼音ǎi Jiǎo Fēnɡ Y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的叶。原形态红叶甘橿,又名:桂子树。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黄绿色。叶互生,卵圆形,长3~1

  • 中间骨牌蕨

    药材名称中间骨牌蕨拼音Zhōnɡ Jiān Gǔ Pái Jué别名石瓜米、仙人指壳、金星蕨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中间骨牌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inter

  • 豹药藤

    药材名称豹药藤拼音Bào Yào Ténɡ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别名四川白前、西川鹅绒藤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植物豹药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老鼠竻

    药材名称老鼠竻拼音Láo Shǔ Lè别名老鼠怕(《生草药性备要》),软骨牡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爵床科植物老鼠竻的根及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

  • 马边绣球

    药材名称马边绣球拼音Mǎ Biān Xiù Qiú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西南绣球的根、叶及茎的髓心。原形态灌木,高至2米。小枝幼时有细毛,较老成淡褐色。单叶对生;椭

  • 野黄皮

    《中药大辞典》:野黄皮药材名称野黄皮拼音Yě Huánɡ Pí别名接骨木(《广西药植名录》),山黄皮、假黄皮(《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山茴香(《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广西药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