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卷毛婆婆纳

卷毛婆婆纳

《全国中草药汇编》:卷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卷毛婆婆纳

别名邓木扯[藏名]

来源玄参卷毛婆婆纳Veronica teucrium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四川、新疆北部。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疼痛,流感,尿道炎。

用法用量配方用,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卷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卷毛婆婆纳

拼音Juǎn Máo Pó Pó Nà

英文名all-grass of Floccosous Speed-well.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卷毛婆婆纳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onice teucrium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卷毛婆婆纳 多年生草本,高10-70cm。茎单生或多枝丛生,直立或上升,密被短而向上的卷毛。叶对生;无柄或下部叶具极短柄;叶片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5-4cm,宽0.2-2cm,边缘具深钝齿,疏被短毛。总状花序侧生于茎上部叶腋,2-4支,果期伸长达12cm,花序轴及花梗被卷毛;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稍长,果期延长达1cm;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钝,长约5mm,具短睫毛;花冠鲜蓝色、粉色或白色,长6-7mm,裂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端钝。蒴果倒心状卵形,稍扁,长4-6mm,无毛,花柱长5-6mm,弯曲。种子卵圆形,多数。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新疆、四川

化学成分全草含4-甲氧基高山黄芩素-7-O-D-葡萄糖甙(4-methoxyscutellarein-7-O-D-glucoside),6-羟基木犀草素O-D-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O-D-glucoside),6-羟基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O-di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ynaroside)[1]。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尿通淋。主外感风热;风湿热痹;湿热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风湿疼痛、流感、尿道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粗皮松萝

    药材名称粗皮松萝拼音Cū Pí Sōnɡ Luó别名天蓬草、云雾草、树发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松萝科植物粗皮松萝的地衣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nea montis-fuji Mot.采收和储藏:夏、秋

  • 浆包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浆包藤药材名称浆包藤别名大果链珠藤来源夹竹桃科浆包藤Alyxia siamensis Craib,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疟疾。用

  • 罗望子叶黄檀

    药材名称罗望子叶黄檀别名黄檀、谢汗省[壮语]来源豆科罗望子叶黄檀Dalbergia tamarindifolia Roxb.,以根、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截疟。用法用

  • 凤丫草

    药材名称凤丫草拼音Fènɡ Yā Cǎo别名大叶凤凰尾巴草、马肋巴、金鸡草、散血莲、活血莲、蛇眼草、眉风草来源蕨类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凤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 (Thu

  • 丁萝卜

    药材名称丁萝卜拼音Dīnɡ Luó Bo别名小山萝卜、苦丁、灰地菜、野莴苣、野苦菜、蛾子草、高脚蒲公英、九刀参、八楞麻[江苏]来源菊科莴苣属植物台湾莴苣Lactuca taiwaniana

  • 臭常山

    药材名称臭常山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来源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

  • 银箔

    《中药大辞典》:银箔药材名称银箔拼音Yín Bó别名银薄(《药性论》)。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用自然银锤成的纸状薄片。原形态自然银,又名:生银(《开宝本草》)。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

  • 红花苗

    药材名称红花苗拼音Hónɡ Huā Miáo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幼苗。功能主治《开宝本草》:"生捣碎,敷瘀肿。"摘录《中药大辞典》

  • 糙叶树

    药材名称糙叶树拼音Cāo Yè Shù别名牛筋树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榆科植物糙叶树的根皮及树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黄褐色,有灰斑与皱纹,老时纵裂,幼枝被平

  • 玉带海雕

    药材名称玉带海雕拼音Yù Dài Hǎi Diāo英文名Black eagle别名黑鹰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玉带海雕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liaeetus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