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假耧斗菜

假耧斗菜

《中药大辞典》:假耧斗菜

药材名称假耧斗菜

拼音Jiǎ Lóu Dòu Cài

别名小叶假耧斗菜(《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叶矛对钩(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毛茛种植物假耧斗菜。8~9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上部有逐年宿存的叶柄密集成丛。叶多数,均基生,为2回3出复叶,无毛;小叶深裂,小裂片倒披钎形;叶柄长2.5~11厘米,花茎高3~18厘米;苞片2,生于花下0.3~3.3厘米处,披针形;花单个顶生,直径2.8~5厘米;萼片5,堇色或淡紫红色,倒卵形,长1.4~2.5厘米;花瓣5,黄色,狭倒卵形,长约5毫米;雄蕊多数;退化雄蕊不存;心皮5~7。蓇葖果直立,长0.9~1.2厘米,具网状脉。

生境分部多生于高山的多石砾山坡或石崖上。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地。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去瘀,止血,镇痛。用于下死胎,子宫出血。"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活血儆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拔除异物,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假耧斗菜

药材名称假耧斗菜

拼音Jiǎ Lóu Dòu Cài

英文名leaf of Littelleaf Paraquilegia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假耧斗菜的叶或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aquilegia microphylla (Royle) Drunmm.Et Hutch.[Isopyrum microphyllum Royle]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洗净泥沙,除去残叶、枯枝,晾干。

原形态假耧斗菜,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状茎细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粗2-6mm。叶基生;叶柄长2.5-11cm;通常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2-3cm,一回裂片具细长柄,小叶宽菱形或肾状宽菱形,长5-8mm,宽5-10mm,3深裂,深裂片再2-3细裂,末回裂片倒披针形、椭圆状倒披针形或线形,宽0.5-2mm。花葶1-3,长3-18cm;苞片2,生于花下3-33mm处,对生或近对生,倒披针形,长4-12mm,基部有膜质鞘;花两性,直径2.8-5cm;萼片5,花瓣状,淡堇色或淡紫红色,偶为白色,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1.4-2.5cm,宽0.9-1.5cm,先端近圆形;花瓣5,小,倒卵形或卵状长圆椭圆形,长约5mm,先端微凹,下部浅囊状;雄蕊多数,长4-7mm,花丝狭线形,花药长0.8-1mm;心皮5-8,无毛。蓇葖果,长6-11mm,喙短,长约2mm。种子狭卵球形,长1.3-1.8mm,褐色,一侧有狭翅。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5200m的高山山地石壁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灰绿色至黄色,展平后呈心形至菱形,长0.4-1.5cm,宽0.4-1.9cm;3全裂,中间裂片菱形,侧裂片斜扇形,每裂片再2-3细裂;叶柄长。质脆,体轻。气微,味辛、苦、涩。

性味味苦;涩;性寒

归经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敛疮止血。主跌打损伤;经闭;痛经;外伤出血;金疮;伤口久不愈合;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0.3-0.6g,每日2次。外用:适量,捣烂敷。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荆子

    药材名称山荆子拼音Shān Jīnɡ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荆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baccata(L.)Borkh.[Pyrus baccata L.]采收和储藏:秋季

  • 岭南花椒根

    药材名称岭南花椒根别名搜山虎来源芸香科岭南花椒根Zanthoxylum austrosinense Hu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瘀消肿,行气止痛。

  • 破碗掌脚树

    药材名称破碗掌脚树拼音Pò Wǎn Zhǎnɡ Jiǎo Shù别名野广石榴、炸腰果、老扫叶、水多尼、大号蒲淡、蓝屿野牡丹、老鼠丁根、翁登木、乌提子、山甜娘、酒瓶果、催生药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

  • 蜈蚣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藤药材名称蜈蚣藤拼音Wú Gōnɡ Ténɡ别名多叶花椒、马椒、小叶刺椒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蜈蚣藤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

  • 山佩兰

    药材名称山佩兰拼音Shān Pèi Lán别名白头婆、佩兰、南佩兰、秤杆草、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秤杆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泽兰、血升麻、细黑升麻、佩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白头婆",云:

  • 山道年蒿

    《中药大辞典》:山道年蒿药材名称山道年蒿拼音Shān Dào Nián Hāo别名蛔蒿(《中国药植图鉴》)。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菊科植物山道年蒿的花序和叶。一般在8~9月花蕾

  • 臭山牛蒡

    药材名称臭山牛蒡拼音Chòu Shān Niú Bà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

  • 厚叶旋蒴苣苔

    药材名称厚叶旋蒴苣苔别名厚叶牛耳草、岩白菜来源苦苣苔科厚叶旋蒴苣苔Boea crassifoli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止血,止咳。

  • 滑背草鞋根

    药材名称滑背草鞋根拼音Huá Bèi Cǎo Xié Gēn别名无茎栓果菊、光叶栓果菊、土蒲公英[广西]来源菊科滑背草鞋根Launaea acaulis (Roxb.)

  • 沙蓬

    药材名称沙蓬别名吉刺儿[蒙语]、沙米、蒺藜梗来源藜科沙蓬Agriphyllum arenariun Bieb.,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东北、西北各省。性味甘,凉。功能主治发表解热。主治感冒发烧,肾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