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东北桤木

东北桤木

药材名称东北桤木

拼音Dōnɡ Běi Qī Mù

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东北桤木的果实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 mandshurica(Call.)Hand.-Mazz.[A.fruticosa Rupr.var.mandsurica Call.]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剥树皮。秋后采下果序,摘取果实,晒干。

原形态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m。树皮暗灰色,平滑。枝条灰褐色,无毛;小枝紫褐色,无毛;芽无柄,有3-6枚芽鳞。叶柄长0.5-2cm;叶片宽卵形、卵形或宽椭圆形,长4-10cm,宽2.5-8cm,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或两侧不对称,边缘有细而密的重锯齿或单锯齿,两面几无毛;侧脉7-13对。雄葇荑花序顶生,较长,下垂,雄花与叶同时开放,花丝比花被短,花药黄色;雌葇荑花序3-5簇生于短枝顶端。果序3-5枚呈总状排列,宽卵圆形或近球形;序梗纤细,下垂,长0.5-2.5cm,几无毛;小坚果卵形,长约2mm;膜质翅与果近等宽。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700m的林边、河岸或山坡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等地。

化学成分粘霉-5-烯-3-醇(glutin-5-en-3-ol),α和β-香树酯醇(amyrin),1,7-二苯基-3,5-庚二醇[1,7-diphenyl(heptan-3,5-diol)]。

性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固涩。主腹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5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候风藤

    药材名称候风藤拼音Hòu Fēnɡ Ténɡ出处候风藤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候风藤,南康(在今江西省南部地区南康县境内)山田膛上多有之。长茎丛生,高三四尺,不作藤蔓。叶如木樨叶,面青绿,背黄

  • 丛枝蓼

    《中药大辞典》:丛枝蓼药材名称丛枝蓼拼音Cónɡ Zhī Liǎo别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全展选编·内科》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原形态丛枝

  • 大风艾

    药材名称大风艾拼音Dà Fēnɡ ài别名艾纳香、冰片艾来源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大风艾Blumea balsamifera DC.,以根、嫩枝、叶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阴干。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大草本或

  • 杨梅叶

    药材名称杨梅叶拼音Yánɡ Méi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rubra (Lour.) Sieb.et Zucc.[Mosella rubra Lou

  • 朝鲜当归

    药材名称朝鲜当归拼音Cháo Xiān Dānɡ Guī别名土当归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朝鲜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gigas NakaiRadix Angelicae G

  • 天花粉

    《中国药典》:天花粉药材名称天花粉拼音Tiān Huā Fěn英文名RADIX 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

  • 玫瑰露

    《中药大辞典》:玫瑰露药材名称玫瑰露拼音Méi Gui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玫瑰花的蒸馏液。性味《纲目拾遗》:"味淡。"功能主治①《金氏药帖》:

  • 苏铁蕨

    药材名称苏铁蕨拼音Sū Tiě Jué别名贯众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苏铁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inea insignis(Hook.)J.Smith[Boweringia insi

  • 四叶草

    《中药大辞典》:四叶草药材名称四叶草拼音Sì Yè Cǎo别名冷水丹、风车草、四方草(《江西草药》)。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四叶葎或细四叶葎的全草。夏季花期采收,晒干或鲜

  • 香苏草

    药材名称香苏草拼音Xiānɡ Sū Cǎo别名野巴子、野拔子、野香苏、小铁苏、扫把茶、草拔子、香芝麻蒿、皱叶香薷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野坝子Elsholtzia rugulosa Hemsl.的全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