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三白草根

三白草根

《中药大辞典》:三白草根

药材名称三白草根

拼音Sān Bái Cǎo Gēn

别名三白根(《补缺肘后方》),塘边藕(《王草药性备要》),地藕(《眼科要览》),百节藕(《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过塘藕、水莲藕(《广西中兽医药植》),白莲藕(《广西中药志》),九节藕(《扛西民间草药验方》),天性草根(《中草药始肿瘤资料选编》)。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白草根茎。7~9月挖掘地下根茎,去净泥土,置热水中浸泡数分钟,取出晒干。

生境分部产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根茎细嫩而肥,结节膨大,围绕结节着生多数的须状根,状若藕须。干燥根茎质坚甚脆,断面颗粒性。

化学成分根含氨基酸、有机酸、糖类,以及可水解鞣质(0.48%)。

性味甘辛,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凉。"

②《本草求原》:"甘辛,寒。"

③《分类草药性》:"味苦,性热。"

功能主治利水除湿,清热解毒。治脚气胫肿,淋浊,带下,痈肿,疥癣。

①《纲目》:"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又煎汤洗癣疥。"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淋浊,利小便,清热毒。拔腐肉骨,与陈梅同敷。"

③《分类草药性》:"治妇人赤白带下。"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二便,宽胸脯,截疟,消肿。"

⑤《重庆草药》:"补气,健脾,除湿。治白带,痨病,咳嗽,吐血,虚肿。亦用于跌打损伤,泡风湿药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3两);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滴敷。

复方①治脚气胫巳满,捏之没指者:三白根,捣碎,酒饮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淋浊、脚气:鲜三白草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热淋:三白草根一两,同米泔水(第二次淘米的水)煎服。

④治妇人赤白带:三白草根一两,以精猪肉二两煎汤,以汤煎药服。

⑤治痈肿:三白草根晒干研末,蜂蜜或鸡蛋白调匀,敷患处,一日换一次。(③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乳痈:鲜三白草根一至二两,豆腐适量,水煎服,渣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⑦治肝癌并有腹水,食水不进:天性草根和野芥菜大蓟)根各三至四两,分别煎汤,去渣后,加白糖适量饮服,上午服天性草根,下午服芥菜根。(《中草药治肿瘤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治疗子宫脱垂:取鲜过塘藕半斤切碎,加水适量,煮至烂熟时去渣取汁,然后加糯米半斤,煮成糯米饭,当晚餐进食。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2~3疗程。11例经一疗程后,痊愈(子宫缩回至原位,能做一般家务劳动不再脱出,自觉症状消失)5例,显效(子宫脱出缩减一度,或缩回后于剧烈咳嗽、过劳时有的仍有部分脱出,自觉症状明显减轻)3例,其余3例疗效不满意。其中对Ⅰ、Ⅱ度患者的效果较佳。治程中均未发现副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三白草根

药材名称三白草根

拼音Sān Bái Cǎo Gēn

英文名Rhizome of Chinese Lizardtail

别名三白根、塘边藕、地藕、百节藕、过塘藕、水莲藕、白莲藕、九节藕、天性草根。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Baill.[Spathium chinensis Lour]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rurus chinensis(Lour.) Baill.[Spathium chinensis Loru.]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白草阶 多年生湿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有须状小根。茎直立,粗状,无毛。单叶互生,纸质,密生腺点;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略抱茎;叶片阔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3-7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略成耳状或稍偏斜,全缘,两面无毛;花序下的2-3片叶常于夏初变为白色,呈花瓣状。总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0-20cm,白色;总状花梗及花柄被毛;苞片近匙形或倒披针形,长约2mm;花两性,无共被;雄蕊6枚,花药长圆形,略短于花丝;雌蕊1,由4心皮组成,子房圆形,柱头4,向外反曲。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cmm,表面多疣状凹起,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圆形。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沟边、池塘边等近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和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纵皱纹及环状节,节上有须根,节间长约2cm。质硬而脆,易折断,有纵皱纹及环状节,节上有须根,节间长约2cm。质硬面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有的含黄色物。皮层约占半径1/3,薄壁细胞类圆形,作圈链状排列;有油细胞和分泌管散在;内皮层明显。外韧维管束20-30个,排列成环。髓部薄壁细胞亦成圈链状排列,胞间隙大;有油细胞和分泌管分布。

化学成分根含氨基酸、有机酸、糖类,以及可水解鞣质(0.48%)。

性味甘;辛;寒

归经脾;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除湿;清热解毒。主脚气;水肿;淋浊;带下;痈肿;流火;疔疮疥癣;亦治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或鲜品捣烂外敷。

各家论述1.《纲目》: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又煎汤洗癣疥。2.《生草药性备要》:治淋浊,利小便,清热毒。拔腐肉骨,与陈梅同敷。3.《分类草药性》:治妇人赤白带下。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二便,宽胸膈,截疟,消肿。5.《重庆草药》:补气,健脾,除湿。治白带,痨病,咳嗽,吐血,虚肿。亦用于跌打损伤,泡风湿药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陈仓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陈仓米药材名称陈仓米拼音Chén Cānɡ Mǐ别名老米来源禾本科陈仓米Oryza sativa L.,为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理脾助气,调胃止泻

  • 蜘蛛草

    药材名称蜘蛛草别名大叶球子草、大叶入地蜈蚣来源百合科蜘蛛草Peliosanthes macrophylla Wall. ex Baker,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平,微温。功

  • 水湿柳叶菜

    《中药大辞典》:水湿柳叶菜药材名称水湿柳叶菜拼音Shuǐ Shī Liǔ Yè Cài别名独木牛(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沼生柳叶菜的全草。8~9月采收,

  • 锈毛络石

    药材名称锈毛络石别名大黑骨头、橡胶藤来源夹竹桃科锈毛络石Trachelospermum dunnii (Levl.) Levl.,以芽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损

  • 糙叶树

    药材名称糙叶树拼音Cāo Yè Shù别名牛筋树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榆科植物糙叶树的根皮及树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黄褐色,有灰斑与皱纹,老时纵裂,幼枝被平

  • 冰糖草

    药材名称冰糖草拼音Bīnɡ Tánɡ Cǎo别名土甘草、四时茶、米碎草来源玄参科野甘草属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凉。功

  • 樗白皮

    《中药大辞典》:樗白皮药材名称樗白皮拼音Chū Bái Pí别名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

  • 女萎

    《全国中草药汇编》:女萎药材名称女萎拼音Nǚ Wěi别名小木通[云南]、白木通[湖南]、粗糠藤、万年藤、穿山藤、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来源毛茛科铁丝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

  • 昆明山海棠

    药材名称昆明山海棠拼音Kūn Mínɡ Shān Hǎi Tánɡ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出处本品以火把花之名始载于《纲目》草部毒草类钩吻条下。《植物名实

  • 大黄连刺

    药材名称大黄连刺拼音Dài Huánɡ Lián Cì别名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