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南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循经考穴编》作商盖。即督俞。见该条。
足部踝骨以下各骨的统称。包括跗骨、跖骨、趾骨。详各条。
出《褚氏遗书》。即一孕三胞胎。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即鼻疳疮。详该条。
【介绍】:见石震条。
出《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夺,耗损之意。血汗同出一源,如已经失血的,不能再发其汗;已经发汗的,不能再耗其血。耗血而又。发汗,发汗而又耗血,汗血两失,气阴大伤,会加重病情,这是错
外科外治法之一。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又称药筒拔法、药煮吸筒拔法。即根据不同证情,选用相应药物,与竹筒(一头留节、一头去节)若干同煮,然后乘热将筒急合于疮上,拔吸脓血或毒汁。用于疮疡排脓或毒蛇咬伤后拔
病证名。小儿秋季感受湿邪而引起水泻。《幼科发挥》:“秋月得之,伤湿泻也。其证体重,所下溏粪,谓之濡泻,宜渗湿补脾、利小便,胃苓汤主之。或升麻除湿汤(升麻、柴胡、防风、神曲、泽泻、猪苓、苍术、陈皮、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