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香菊

香菊

药材名称香菊

拼音Xiānɡ Jú

别名玉芙蓉(《岭南采药录》),白艾、白香菊(《福建中草药》)。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

原形态直立、分枝亚灌木,高10~40厘米。叶互生,紧聚于枝顶,狭倒卵状楔形,长2~3厘米,密被灰白色短柔毛,顶端3~5齿裂或分裂,基部狭长,裂片卵形或狭矩圆形。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4~5毫米,生于上部叶腋内,具柄,成一顶生、具叶的总状花序;花杂性;外围两列的花雌性,管状,2或3短齿裂;中部的两性,管状,5短裂。瘦果有棱角5,顶冠以短小、分裂的鳞片。花期春季。

本植物的根(芙蓉菊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我国中南及南部有栽培。

性味《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治风寒感冒,痈疽,疔疮。

①《岭南采药录》:"治小儿惊风,取叶捣烂敷脐中。"

②《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6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风寒感冒:芙蓉菊干叶五至六钱。水煎,调冰糖服。

②治痈疽初起,无名肿毒:芙蓉菊鲜叶适量,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③治疔:芙蓉菊鲜叶、野菊鲜叶。捣烂,调蜜敷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车桑仔叶

    药材名称车桑仔叶拼音Chē Sānɡ Zǎi Yè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坡柳,又名:铁扫把,明子柴、明油脂、炒米柴、毛乳、白石楝、溪柳。常

  • 卵叶娃儿藤

    药材名称卵叶娃儿藤拼音Luǎn Yè Wá ér Ténɡ别名三十六荡、三十六根、双飞蝴蝶、老虎须、落地金瓜、藤细辛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卵叶娃儿藤Tyloph

  • 水晶花

    《中药大辞典》:水晶花药材名称水晶花拼音Shuǐ Jīnɡ Huā别名四块瓦(《广西中兽医药植》),土细辛、豆皮香、白开喉箭(《广西药植名录》),四叶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银线草(《浙江民间常用

  • 黄接骨丹

    《中药大辞典》:黄接骨丹药材名称黄接骨丹拼音Huánɡ Jiē Gǔ Dā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山马菜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山马菜,又名:尖叶丝石竹、石栏菜、尖叶霞草。多年生草

  • 桃树胶

    药材名称桃树胶拼音Táo Shù Jiāo别名桃胶来源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树干上流出的树脂。夏秋采收,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活血,益

  • 夏天无

    《中国药典》:夏天无药材名称夏天无拼音Xià Tiān Wú英文名RHIZOMA CORYDALIS DECUMBENTIS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

  • 马鞭石斛

    药材名称马鞭石斛拼音Mǎ Biān Shí Hú英文名Herba Dendroilii Fimbriati别名大黄草、马鞭杆、旱马棒来源为兰科植物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

  • 慈竹沥

    药材名称慈竹沥拼音Cí Zhú Lì别名慈竹油。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i)Keng f.[

  • 刺南蛇藤

    药材名称刺南蛇藤拼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别名爬山虎(《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实或茎。春、秋割

  • 黄藨叶

    《中药大辞典》:黄藨叶药材名称黄藨叶拼音Huánɡ Pāo Yè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叶。8~9月采收。原形态切头悬钩子,又名:黄泡、老虎泡(《分类草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