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著作。3卷。明·万宁撰于1567年。前二卷列述胎原、初生诸病及五脏主病、兼证等,名病之后多附作者治案;末卷罗列上述二卷中的治疗方剂,多系家传效方。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吐舌,见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四卷。即酒毒发。见该条。
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肾虚不能纳气的气喘。多由喘证久延,或大病后元气受伤,真阳虚惫,肾气不能归元,孤阳浮越所致。《医贯·喘》:“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其人平日若无病,但觉气喘,非气喘也,乃
骨名。又名尻骨、尾底骨、尾脊骨。是骶骨、尾骨的合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其末节名曰尾闾,一名骶端,一名橛骨,一名穷骨,俗
见《闽东本草》。为山矾根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疥疮。详该条。
见风门条。
见《石室秘录》。指妇女的阴道外口。
见《本草纲目》。为粉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