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诊病奇侅

诊病奇侅

书名。2卷。日本·丹波元坚撰。此书专谈腹诊,以腹诊非四诊正法,故名“奇侅”。作者广泛收集有关腹诊资料,多能联系各科病症予以分析。书末附载五云子诊腹法。1888年由丹波氏再传弟子松井操译成汉文刊行。

猜你喜欢

  • 脚气迫肺

    脚气重证之一。指脚气病症而见喘咳者。《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毒气循经上入于肺,则气道奔迫,升降不顺,故令上气喘满。”《证治要诀·诸气门》:“脚气迫肺,令人喘嗽,宜小青龙汤。每服加入槟榔一钱,重煎服。”

  • 疳利

    病证名。①《儒门事亲》卷四:“夫病疳利,米谷不化,日夜无度,腹中雷鸣,下利完谷出。可用导水丸、禹功散,泻讫,一二日可服胃风汤,不愈则又可与桂枝麻黄汤,发汗则愈矣。”②即疳痢,详该条。

  • 杨梅圈疮

    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杨梅圈。见该条。

  • 伤寒明理药方论

    见仲景全书条。

  • 湿家

    平素湿重患者的古称。多指身黄发热、胸满身疼、小便不利等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

  • 瘅热

    古病名。指热性病。《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热。”亦指热盛。《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参见发热条。

  • 热灼肾阴

    指肾阴液被热邪所消耗的病变。多发生在温病后期。症见低热、手足心灼热、口齿干燥、耳聋,舌光绛干瘦,脉细数或虚数等。

  • 莫枚士

    【生卒】:1862~1933【介绍】:清末医家。字文泉。浙江归安(今属吴兴)人。先致力于研究古代经学,后改习医学。其所著医书有《研经言》、《神农本草经校注》、《经方例释》等。书中多考证古代的资料,以经

  • 京门

    经穴名。代号GB25。出《脉经》。别名气府、气俞。属足少阳胆经。肾之募穴。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等)。另说“一头齐神阙,一头齐命门,折中是穴”(《循经考穴编》

  • 骨蒸孩劳

    病证名。见《幼科要略》。因小儿热病,表里不和,屡清消不愈,病势淹缠,潮热骨蒸,肌体消瘦。参小儿骨蒸、疳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