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苦白蹄

苦白蹄

药材名称苦白蹄

拼音Kǔ Bái Tí

别名阿里红、落叶松茸、药用层孔菌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mitopsis officinalis(Vill.ex Fr.)Bond.et Sing.[Fomes officinalis(Vill.ex Fr.)Ames]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切去粗糙外皮,晒干,磨碎。

原形态药用拟层孔菌 子实体多年生。木质,蹄形、球形至钟形,侧生无柄,(5-13)cm×(4-19)cm,厚5-18cm。盖面白色至灰白色,常有一层薄薄的绒毡层,后渐脱落至光滑,有污白色至土黄色的污斑,老熟后呈淡灰黑色,表面变粗糙,出现不规则的龟裂;盖缘钝,全缘。管口面白色;管口圆形,管壁较厚,每1mm间4个,老熟后或干后管口面呈污灰色至淡灰黑色;菌管多层,每层厚约1cm,初期白色,后期渐成淡黄色。菌肉灰白色,幼时近肉质,软而脆,老熟后成白垩质或干酪质,易碎,味甚苦。孢子卵圆形,光滑,无色,(4-5)μm×(3.5-4)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m左右的衰老的落叶松树干基部或伐桩上,也生于其他针叶树上,偶见生于栎等阔叶树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子实体多呈马蹄形,或不规则瘤状,与树干着生面扁平,直径8-30cm以上。表面淡黄色或灰棕色,较粗糙,有时可见同心环纹或不规则裂隙,边缘钝。管口面类白色或淡黄色,管口圆形,每1mm间3-4个。纵剖面可见菌管多层。质轻,疏松,易碎,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苦、微甘。

2.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黄色。菌丝无色、无隔,有分枝,直径3-4μm。孢子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5-5μm。

化学成分全草含羊毛甾醇(lanosterol),硫色多孔菌酸(sulphuren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齿孔醛(eburical),齿孔醇(eburicol),齿孔二醇(eburicodiol),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去氢齿孔酮酸(dehydroeburiconic acid),及苦白蹄酸(officinalic acid)。

药理作用齿孔酸使动物汗腺周围血管收缩而止汗,但不影响汗腺分泌,亦不扩瞳,作用约持续20分钟。 内服齿孔酸,对胃有刺激作用。

鉴别(1)本品粉末易溶于氨水或碱液,遇水呈粘稠状。

(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浸渍30min,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①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干后,喷溴酚蓝试液,在蓝色背景下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②取滤液1ml于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冰醋酸及醋酐各1ml溶解,加硫酸1-2滴,溶液由棕黄色渐变棕红色,并有污绿色荧光。(检查三萜类)

性味甘;苦;温;无毒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利尿;解蛇毒。主咳嗽;哮喘;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胃痛;咽喉肿痛;牙周炎;尿路结石;水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

注意不宜过量服用。过量可引起伞菌酸中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珠芽蓼

    《全国中草药汇编》:珠芽蓼药材名称珠芽蓼拼音Zhū Yá Liǎo别名猴娃七、山高粱、蝎子七、剪刀七、染布子来源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nm 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

  • 倒生根

    《中药大辞典》:倒生根药材名称倒生根拼音Dǎo Shēnɡ Gēn别名乌泡倒触伞、两头草、乌龙毛(《重庆草药》),过江龙(《陕西中草药》)。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插田泡的根。全年可采,以9~

  • 乌豆根

    《中药大辞典》:乌豆根药材名称乌豆根拼音Wū Dòu Gēn别名山豆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西南槐树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高1~2米。小枝密被棕色短软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

  • 十姊妹

    《中药大辞典》:十姊妹药材名称十姊妹拼音Shí Zǐ Mèi别名七姊妹(《群芳谱》),姊妹花(《闽南民间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十姊妹的根及叶。原形态落叶灌木。茎

  • 焮麻

    药材名称焮麻拼音Xìn Má别名钱麻、红活麻、蝎麻、大荨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滇藏荨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tica mairei Levl.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蚂蝗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蚂蝗七药材名称蚂蝗七拼音Mǎ Huánɡ Qī别名石螃蟹、石蜈蚣、红蚂蝗七、石棉、岩白菜[湖南常德]来源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

  • 绿绒蒿

    《中药大辞典》:绿绒蒿药材名称绿绒蒿拼音Lǜ Rónɡ Hāo别名阿拍色鲁(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的花、果实或全草。7~8月采收花、果实或全草(除去毛刺)

  • 蟹爪

    《中药大辞典》:蟹爪药材名称蟹爪拼音Xiè Zhǎo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蟹"条。功能主治破血,消积,堕胎。治产后瘀积腹痛,

  • 蓝花绿绒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花绿绒蒿药材名称蓝花绿绒蒿来源罂粟科蓝花绿绒蒿Meconopsis henrici Fr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镇痛调经,活血散瘀。主治胃

  • 九牛造茎叶

    药材名称九牛造茎叶拼音Jiǔ Niú Zào Jīnɡ Yè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大戟科植物九牛造的茎叶。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生肌。晒干研粉敷外伤;鲜者捣敷无名肿毒。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