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为螺厣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条。
五音之一。脾音宫,其音沉宏雄壮,大而和缓。
见《救荒本草》。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即运气按摩。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疳热挟肝火上攻于眼的证候。其症初起双目痒涩赤烂,继则红肿热痛,不时流泪,畏光羞明,渐渐白睛生翳,遮满全眼,并有口渴善食而消瘦,发焦,下泄,腹胀,鼻干等。治宜疏肝泻热
痰证之一。①《医学入门》卷五:“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名曰湿痰。”多由外感而生。治宜山精丸、三仙丸等。②指痰湿聚于脾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在脾曰湿痰,其色黄,滑而易出,多
病证名。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指眼生翳膜带青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