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阳气以抑制阴寒邪气的治法,见《医门法律》卷一。该法为温补学派治疗立法的主要依据,认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故阳性畏其衰,阴性畏其盛”(《类经附翼·大宝论》),因此治
前臂内侧自肘至腕的皮肤,体表望诊和切诊的部位。《灵枢·论疾诊尺》:“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又:“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经水不止。详该条。
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濡化。”指太阴之气司天则湿气敷布,万物泽润。
见《四川中药志》。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疣。详干日疮条。
见《药材学》。即鸡冠花,详该条。
吐法之一。使用消毒的工具(如鹅毛、鸭毛),刺激咽喉引起呕吐的方法。用于痰涎阻塞咽喉急症或误食毒物或食滞在胃者。
收涩法之一。治疗表虚或气阴两虚而多汗的方法。如气虚自汗、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脉大无力,用牡蛎散、玉屏风散;阴虚盗汗、午后潮热、口干唇燥,舌质红,脉细数,用当归六黄汤或六味地黄汤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等
证名。指腿部肌肉、筋脉或关节间作痛。《张氏医通·腿痛》:“腿痛亦属六经。……痛有血虚、血寒、寒湿、风湿、湿热流注、阴虚阳虚、肾虚风袭之殊。”因寒者,症见腿痛轻甚,或麻,或肿,恶寒喜暖,宜温散为主,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