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皇甫谧

皇甫谧

【生卒】:214~282

【介绍】:

魏晋间医家、文学家。字士安,幼年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中年患风痹症,由于讲究服石,致身体极度瘦弱,辗转床侧,甚至一度有自杀之念。后曾专心攻读医书,曾汇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三部医书加以编辑,撰成《针灸甲乙经》一书。对阐述经络理论,统一古代针灸穴位的位置、名称、取穴法,总结晋代以前针灸学的成就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还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逸士传》、《玄晏春秋》等。

猜你喜欢

  • 方如川

    【介绍】:明代医生。字士弱。四川成都人。他在医学思想上,独尊古方古论,认为金元时代各医家著述是违背经典之作。编有《重证本草单方》一书,反映了一些保守和泥古思想。

  • 金匮悬解

    书名。22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

  • 五味黄芪散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黄芪、麦门冬、熟地黄、桔梗各五钱,甘草二钱半,白芍药、五味子各二钱,人参三钱。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日三次。治因嗽咯血成劳,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 诸腑心痛

    证名。指外邪侵犯诸腑所致的心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诸腑心痛,难以俛仰,小腹上冲,卒不知人,呕吐,泄泻。……诸腑涉邪所致,病属外所因。”参见心痛条。

  • 南大戟

    见《本草纲目》。即红大戟,详该条。

  • 闷瞀

    指心胸闷乱,眼目昏花之状。多属热证、实证。《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高士宗注:“闷,郁也;瞀,目不明也。”

  • 总治十六般哮喘方

    《婴童百问》卷六方。阿胶(蛤粉炒)、马兜铃、炙甘草、半夏(姜汁浸三日,炒)、杏仁(去皮)各一两,人参五钱。为末,每服一钱,水煎临卧食后服。治咳嗽哮喘。若心嗽面赤或汗流,加葛根煎服;脾嗽不思饮食或恶心,

  • 兔子草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水苦荬之别名,详该条。

  • 双龙摆尾

    小儿推拿方法。出明·周于蕃《幼科推拿妙诀》。又名二龙摆尾。操作方法有三种。①左手屈按儿中指无名指,右手摇其食、小二指。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②右手拿儿食指,左手拿小指,往下摇拽。③左手托儿斗

  • 即瞳神。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