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瘴气

瘴气

病症名。①感受南方山林间湿热瘴毒所致的一种温病。《诸病源候论·瘴气候》:“夫岭南青草黄芒瘴,犹如岭北伤寒也。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黄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讫孟冬,行黄芒瘴。量其用药体性,岭南伤寒,但节气多温,冷药小寒于岭北,时用热药,亦减其锱钵,三分去二。但此病外候小迟,因经络之所传,与伤寒不异。然阴阳受病,会同表里,须明识患源,不得妄攻汤艾。假令宿患痼热,今得瘴毒,毒得热更烦,虽形候正盛,犹在于表,未入肠胃,不妨温而汗之;已入内者,不妨平而下之。假令本有冷,今得温瘴,虽暴壮热烦满视寒,正须温药汗之,汗之不歇,不妨寒药下之。……其一日二日,瘴气在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若寒气在表,发汗及针必愈。三日以上,气浮于上,填塞心胸,使头痛胸满而闷,宜以吐药,吐之必愈。五日已上,瘴气深结在脏府,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②指瘴疟(《外台秘要》)。详该条。

猜你喜欢

  • 七加皮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 气血辨证

    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之一。即以气、血的病证为纲进行辨证。属气血痰食辨证的一部分。详该条。

  • 医医病书

    医论著作。2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本书针对当时医界时弊而作。着眼于医治医生诊治中的弊病,故题名《医医病书》。书中辨析多属内科杂证,议论诊治,语多中肯。如诊病以现症为主,不必拘执古方,对药物不可

  • 小儿按摩

    即小儿推拿,见陈氏《小儿按摩经》,详见小儿推拿条。

  • 药酒

    指中药材加入酒中浸泡,作酒饮用的一种剂型。详酒剂条。

  • 审视瑶函

    眼科著作。一名《眼科大全》、《傅氏眼科审视瑶函》。6卷,卷首1卷。明·傅仁宇撰。刊于1644年。卷首载眼科名医医案、五轮八廓及运气论;卷1~2总论眼科生理及证治大要;卷3~6将眼科病分为108症作了较

  • 伤寒杀车捶法

    见伤寒六书条。

  • 斑疮入眼

    病证名。指睑缘生疮,累及角膜。《世医得效方》:“眼胞患斑疮,热气冲透睛中,疼痛泪出,翳如银片,肿涩难开,宜服柴胡散。”

  • 内托十宣散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 亡津液

    指人体津液的耗失与消亡。又称亡津。多因于误治(如误汗、误吐、误下)或热邪炽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