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经验广集良方
见仙拈集条。
见仙拈集条。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芍药四两,黄芪、白芷、桂心、生姜、人参、川芎、当归、干地黄、甘草各二两,茯苓三两,大枣十枚。为粗末,水、酒各半煎服,日三次。治产后脘腹痛。《千金翼方》无人参、当归、川芎、地黄
见《类证治裁》卷二。即五味子汤第一方。见五味子汤条。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红丝疔。见该条。
【介绍】:见邹澍条。
《疫痧草》方。龟板、鳖甲、生地黄、牡丹皮、鲜沙参、麦门冬、天花粉、浙贝母、玄参、犀角、鲜石斛、金汁。水煎服。治痧透肌燥,舌绛液干,喉烂便秘,脉弦无神。
【生卒】:1522~?【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行,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因前、后两妻及子女五人病死而发愤学医,尤精心于《伤寒论》。对于伤寒学有相当研究,特别推崇张仲景,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已有
指气脱、血脱、神脱。明·赵贞观《绛血丹书》:“产后患崩者,谓之血脱;气短似喘者,谓之气脱;妄言妄见者,谓之神脱。”也有认为产后气随血脱,出现的唇白,眼闭,口开,手撒,厥冷,六脉微细欲绝者,谓之气脱。
【介绍】:见姚能条。
病证名。又名嗌乳。乳哺儿常见病。《证治准绳·幼科》:“伤乳吐,才乳哺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治宜节制乳食,并服健脾消乳之剂。如消乳丸(《婴童百问》:陈皮、甘草、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