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无汗

无汗

证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泛指当出汗时而不出汗的症候。常因邪闭表实、津血不足等因所致。伤寒无汗,有邪在表者,有邪行里者,有水饮内蓄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有盛夏当出汗而无汗者。《赤水玄珠·汗门》引丹溪曰:“盛夏浴、食无汗为表实。”又有阴血耗伤或阳虚而无汗者。《灵枢·营卫生会篇》:“故夺血者无汗。”《伤寒明理论·无汗》:“诸阳为津液之主,阳虚则津液虚少,故无汗。”病情不同,宜审因施治。

猜你喜欢

  • 化源

    即生化之源。①五脏为生化之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②脾胃为生化之源。脾主后天,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需经脾胃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

  • 蝎虎草

    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 王仲丘

    【介绍】:唐代养生医家。撰有《养生纂录》1卷,已佚。

  • 案抏

    即案机。抏,音义同玩。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清·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案抏:《索隐》、宋本、中统、游、凌、毛并作‘杌’;王、柯伪‘杭’;凌引一本作‘亢’。《考异》云:《索隐》音玩,

  • 素问

    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为《内经》组成部分之一。原书九卷,共81篇(魏晋以后只存8卷)。唐·王冰补注释此书时,改为24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的《素

  • 空心菜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蕹菜之别名,详该条。

  • 万灵丹

    即保安万灵丹,见该条。

  • 芍药防风汤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八方。升麻、防风、陈皮、桔梗、川芎、炒白芍、甘草、厚朴(姜炒)。水煎服。治小儿痘出不快,发热腹痛而烦躁者。

  • 黄心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白翳黄心内障。详该条。

  • 肉蕈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