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控涎丹

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别名子龙丸(《外科垒生集》卷四)。

处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饮。治痰涎内伏,胸背、手脚、颈项、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内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走易不定,或头痛不可举,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多有锯声,及手脚沉重,腿冷痹麻,气脉不通等。

用法用量食后及临卧时用姜汤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气实,酌加用量。

备注本方是从《圣济总录》卷十“趁痛丸”演化而来。参见该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活人方》卷六: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处方黑丑3两(生熟各半),枳实1两5钱,橘红1两5钱,白芥子1两,朴消3钱,生矾2钱5分,熟矾2钱5分,牙皂1钱5分。

制法白萝卜汁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涤除痰癖伏饮。主男妇素有停痰积饮,隐伏于两胁之下,腰肾肠胃之间,远年则随气走注,为痛屈伸不得,而精神元气犹旺者。

用法用量空心姜汤吞服1钱。

摘录《活人方》卷六

丹溪心法》卷四: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处方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渐加至10丸,临卧姜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玉案》卷三:控涎丹

药方名称控涎丹

处方大戟2两,白芥子2两,瓜蒌曲2两,薄桂3钱,全蝎8个,雄黄2钱,朱砂2钱。

制法上为末,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痰饮症,或漉漉有声,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临卧姜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三

猜你喜欢

  • 豆卷散

    药方名称豆卷散别名大黄豆卷散处方大豆黄卷(水浸黑豆生芽,晒干)1两,板兰根1两,贯中1两,甘草(炙)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慢惊,用性太温及热药治之,惊未退而别生热症者;或病愈而致热症者;或反

  • 接骨草酒

    药方名称接骨草酒处方接骨草叶1斤。制法法一:将接骨草叶1斤,捣烂加少许酒精炒略带黄色,然后加水,交火熬6到8小时,搓挤出药汁过滤,配成45%酒精浓度的药酒500毫升便可应用。法二:取接骨草叶洗净切碎,

  • 加减槟榔汤

    《普济方》卷二四○引《医方集成》:加减槟榔汤药方名称加减槟榔汤处方槟榔1两,香附子(去毛)1两,陈皮(去白)1两,紫苏叶1两,木瓜(去瓤)1两,五加皮1两,甘草(炙)1两(一方无香附子)。功能主治顺气

  • 参归荆枣益母汤

    药方名称参归荆枣益母汤处方人参1两,当归1两,炒枣仁1两,荆芥3钱,益母草3钱。功能主治妇人产后3日,发热恶露不行,败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拿捉不安,血虚而心无以养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

  • 蝉花无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蝉花无比散药方名称蝉花无比散处方蛇蜕(微炙)一两,蝉蜕(去头.足.翅)二两,羌活、当归(洗.焙)、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漉出.捣研如粉)、川芎,各三两;防风(

  • 海蛤丹

    药方名称海蛤丹处方海蛤1分,腻粉1分,青滑石1分,寒水石1分,玄精石1分,白丁香1分。制法上药滴水和为1块子,以湿纸3重裹,用白面包作球子,用煻灰火烧半日,球响为度,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水气

  • 一加减正气散

    药方名称一加减正气散处方藿香根6克厚朴6克杏仁6克茯苓皮6克 广陈皮3克神曲5克麦芽5克 绵茵陈6克大腹皮3克功能主治芳香化湿,理气和中。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腹胀满,大便溏垢不爽。用法用量加水1升

  • 补益黄耆浸酒

    药方名称补益黄耆浸酒处方黄耆1两(锉),萆薢1两半(锉),防风1两半(去芦头),牛膝2两(去苗),桂心1两,石斛2两(去根),杜仲1两半(去粗皮,炙微黄,锉),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 妇宝胜金丹

    《饲鹤亭集方》:妇宝胜金丹药方名称妇宝胜金丹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炙草1两,当归1两,白芍1两,熟地1两,川芎1两,白薇1两,肉桂1两,藁本1两,白芷1两,丹皮1两,没药1两,元胡1两,赤

  • 山豆根汤

    《喉科紫珍集》卷下:山豆根汤药方名称山豆根汤处方山豆根3克桔梗3克连翘3克甘草1.5克 元参3克薄荷1.5克射干3克陈皮3克(去白)麦冬3克功能主治治饮酒本过,或受风热,上焦火燥,致生喉癣,满喉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