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赫

大赫

经穴名。代号KI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维、阴关。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3.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4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4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的分支,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主治遗精,阳萎,阴挺带下,茎中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泡舌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火上冲,痰随火上注,舌忽胀满口中,软如猪尿泡形,不疼痛,口中流涎,妨言语。”治宜清热泻火,祛痰消肿。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 飞尸

    古病名。指一种突然发作危重疾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飞尸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若飞走之急疾,故谓之飞尸。其状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也。……治飞尸,在人皮中,又名恶脉,又名贼风。发时头

  • 治法之一。①指阻塞不通的病证用补益固涩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详塞因塞用条。②外治法之一。即塞法。详该条。

  • 李濂医史

    医史著作。原名《医史》。十卷。明·李濂撰。刊于1515年。本书编录了明代以前的名医共72人的传记,其中卷1~5从历代史书(包括《左传》、《史记》以下至《元史》)中辑录医家列传;卷6~10作者参考有关文

  • 针拨白内障术

    眼科手术方法。又名金针拨障术。在古代金针开内障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手术知识加以改进的一种白内障手术方法。参见金针开内障条。

  • 医统正脉

    见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条。

  • 内寒

    因阳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而引起水液运化障碍、浊阴潴留的病证。阳虚则阴盛,“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调节,肾阳为人

  • 脚肿

    水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见《证治要诀·肿》。一作足肿。《医林绳墨》卷五:“足肿者,谓腿足作肿也。有湿热太甚而作肿者,其色红肿,当清湿热,如当归拈痛汤亦可。有脾虚不足而作肿者,其色白肿,当养脾气,如参苓白

  • 牙齿动摇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齿牙浮动。导致牙齿松动的原因有:①龋齿虫蚀蛀空,致牙齿动摇者;②胃中伏火,火毒上攻而牙齿动摇者;③因肾气虚衰,不能固齿,致齿龈宣露而牙齿动摇者等等。治宜分虚实,分别选

  • 桑木灸

    灸法之一种,即桑柴火烘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