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满丸

四满丸

①《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方》方。炙蜈蚣二枚,炒芫花根五分,踯躅花四分,干姜川芎桂心各四分,人参细辛各二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五至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次。治五嗽(气喘、痹嗽、燥嗽邪嗽冷嗽)。②《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干姜、桂心、踯躅花、川芎、紫菀、芫花根皮各二分,人参、细辛、炙甘草半夏鬼督邮各一分,炙蜈蚣(去头足)一条。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五至八丸,米饮送下,日三次。治五嗽(上气嗽、饮嗽、燥嗽、冷嗽、邪嗽)。

猜你喜欢

  • 形胜气

    指形气相失之证候。形体虽肥胖而气弱气短,少气不能报息者,为形胜气,多属危重疾病。《灵枢·寿夭刚柔》:“形胜气者危。”

  • 攒牙疳

    病名。出《喉科杓指》卷三。又名攒齿疳,即钻牙疳。详该条。

  • 灵磁石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磁石之处方名,详该条。

  • 狗嗽子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详该条。

  • 三枝九叶草

    出《本草图经》。为淫羊藿之别名,详该条。

  • 相使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以上药物同用。一种药为主,其余药为辅,以提高其药效。如款冬花配杏仁。

  • 玉泉

    ①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极,见该条。②经外奇穴名。①《备急千金要方》:“男阴卵大,病,灸玉泉百壮,报之。穴在屈骨下阴,以其处卑,多不灸之。”即位于男性阴茎根上正中央、耻骨联合下缘处。②出《幼

  • 心掣

    古病名。属怔忡之类。掣,牵引。以心悸掣动为主症,故名。多因心气虚寒,或胆与三焦之火传心所致。症见心动不宁,有牵引、紧缩感,甚则作痛,伴少气,咳呛或便泄。《素问·阴阳别论》:“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

  • 西瓜虫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鼠妇之别名,详该条。

  • 蹻脉

    阴、阳两蹻脉之简称。《灵枢·脉度》:“蹻脉安起安止?”“蹻脉有阴阳……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意指蹻脉有阴蹻、阳蹻的区别,男子以阳蹻为经,阴蹻为络;女子以阴蹻为经,阳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