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于1803年。“长沙方”即指张仲景《伤寒论》方。陈氏将《伤寒论》方的主治、药物、用量及煮服法等,以诗歌的形式予以编撰,并由其长子陈蔚另写方注,使读者易于习诵。但陈氏过于推崇经方
①即出针。《灵枢·逆顺肥瘦》:“浅刺而疾发针。”意指针刺深度较浅而很快出针。②指进行针刺。《灵枢·官针》:“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由风热闭塞腠理而成。皮肤出疹如粟,或红斑成片,色暗红如紫疥,瘙痒脱屑,甚则延及全身。治宜清热凉血疏风。内服凉血地黄汤或消风散。相当于紫癜类疾病。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镜源》4卷、《病源手镜》1卷,均佚。
针灸著作。又名《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焦会元编。综合性针灸著作。书中除引录古代多种有关针灸文献外,还对于每个腧穴名称作了解释,并在治疗方面,提供了作者的经验。现有1937年铅印本。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妇人因大怒之后,经血暴下或淋沥不止。乃暴怒伤肝,肝不藏血,以致经血妄行而成崩漏。治宜平肝养血。方用养血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香附、青皮、柴胡、甘草)。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骆驼蓬,详该条。
即牙龈。详该条。
病名。①是指发生在男女阴部的早期梅疮。见《黴疮秘录》。又名妬精疮、疳疮。由不洁性交而得。其症发于阴茎、龟头、包皮,女子大、小阴唇、阴道等处。初起患处生豆粒大硬结,不痛亦不破溃,即硬性下疳;初起似小疮,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七方。荆芥、羌活、牛蒡子、升麻、川芎、牡丹皮、紫花地丁、赤芍药、木通、紫草、青皮、山楂。加芦笋十株,水煎服。治小儿出痘,稠蜜在肾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