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见《广西中药志》。为樟树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许豫和条。
七怪脉之一。脉象忽疏忽密,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
即湿遏热伏。详该条。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
出单养贤《胎产全书》。即产后流注。详该条。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紫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奇效良方》。即纹色。详该条。
证名。指呕吐因火郁气滞所致者。清·罗应章《经验医库·郁火积滞呕吐症》:“郁火积滞,呕吐,五心烦热,咽干口渴,有汗,神强气壮,面赤红活,脉沉滑数疾。”治宜泄火散郁,宜栀连二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