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辛味甘味的药物能发散,其药性属阳。如桂枝、防风的性味辛甘,能发散解肌。
即神仙太一膏,见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天门冬、黄芩、橘红、海蛤粉、栝蒌仁各一两,芒硝、香附(盐水炒)、桔梗、连翘各五钱,青黛二钱。为细末,入姜汁少许,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嚼烂开水送下。治热痰郁于心
病名。即骶椎和尾骨伤折。见《伤科补要》卷二。又名尻骨伤。由跌打、压撞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压之加剧,行走、坐卧受限,尤其不能仰卧及翻身。治宜手法复位,予以固定。余治法参见背脊骨折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牛黄三钱半,人参、琥珀、犀角粉、桔梗、生地黄、硼砂各半两,雄黄一两,玄参、升麻各三钱,蛤粉四两,煅寒水石二两,朱砂七钱,铅白霜、冰片各一钱。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弹子大,金箔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有燥火、湿火之分。详燥火三消、湿火三消、消渴条。
见医学初阶条。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风寒身肿之症,恶寒身热,身首皆肿,风胜多汗,寒胜无汗。此外感风寒,即金匮风水、皮水,从太阳经主治之症也。风寒身肿之因,表气素虚,肺气素热。表气虚则外邪易入,肺
出《医学启源》。为罂粟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介绍】:见姚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