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龙口含珠风

龙口含珠风

病名。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多因肺胃火毒上炎,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喉科心法》卷上:“帝丁两旁,或大舌尽根,或喉关上腭,发一紫血小泡,顷刻肿大,妨碍呼吸。”如血泡溃后并糜烂者,疼痛更剧。严重者可现神昏、闭脱等。治宜凉血解毒泻火消肿。方可选用犀角地黄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悬旗风条。

猜你喜欢

  • 子呛

    见《大生要旨》卷二。即子嗽。详该条。

  • 夜啼痧

    病证名。小儿夜间啼哭,不得安静的痧胀。如视其腿弯、肘弯有青筋的,可用消毒三棱针于青筋上刺之,放出紫黑毒血;如其胸胀作痛的,用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其啼可止(《痧胀玉衡》)。

  • 苏合油

    出《太平寰宇记》。即苏合香,详该条。

  • 脾经失血

    病证名。指脾不统血所致的失血。《不居集》卷十三:“脾为后天之本,三阴之首也。脾气健则元气旺,而阴自足。故血症中有脾虚者,当补脾以统其血。”伴饮食无味,不知饥饱,胸腹胀满,痰多。宜归脾汤、柔脾汤等方。参

  • 妊娠外感灰黑舌

    孕妇外感舌见灰黑。胎多难固。若面赤而舌灰黑,急用泻下以救其母,若面赤而舌微黑,仍须兼保胎,若面舌俱黑,则母子俱危(见《伤寒舌鑑》)。

  • 胃家实

    ①证名。阳明经病和腑病的统称。《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参见阳明经病、阳明腑病条。②指瘀血阻胃。《血证论》卷二:“血入胃中,则胃家实,虽不似伤寒证,……然其血积在胃,亦

  • 逆顺肥瘦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论述对肥人、瘦人、肥瘦适中的人以及壮士、婴儿等不同体质在针刺治疗中分别运用不同的手法,就是顺;相反的就是逆。文中还列述了三阴三阳经脉的走向和气血上下逆顺的关系。故名。

  • 西参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西洋参,详该条。

  • 脾胃阴虚

    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表现。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出现本证。参胃阴虚、脾阴虚各条。

  • 水荭子

    出《本草衍义》。为水红花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