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山慈姑。
病证名。①指桂枝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证象阳旦。”成无己注:“阳旦,桂枝汤别名也。”《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旁注:“即桂枝汤。”②指桂枝汤证兼见心
又称艾卷灸。指用艾条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灼的方法。此法从古代太乙神针和雷火针灸法简化而来。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为目前临床所常用。艾条灸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二种,详各该条。
病从卫分逆传心包,或入营分而卫分证仍在。临床表现既有发热、夜热甚、神志昏蒙、舌质红绛等营分证,又有恶寒、咳嗽、舌苔薄白等卫分证。治宜清营结合透解表邪。
证名。属中风症状之一。《类证治裁》卷一:“唇缓舌强者,解语汤。”
书名。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书分五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四诊概要;第三章论八纲,并附医案举例;第四章证候分类;第五章诊法运用。末附有关诊断的原文选录和歌诀选录。内容比较丰富。196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痧证之一。指患痧兼有入水即吐者。《痧症全书》卷中:“吐痧,汤水入口即吐,研伏龙肝泡水澄饮即定,药亦以此水煎,用金四方。”
①形器,即形体。《素问·六微旨大论》:“器者,生化之宇。”王冰注:“包藏生气者,皆为生化之器。”气机的升降出入,皆依附于形体而进行,故又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②器皿,特指人体中贮盛饮食水谷及待排泄
出《尔雅》。为白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