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丁同“疔”,火丁为十三丁之一,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靥,四边有皰浆,又如赤粟米,治见疔疮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因正气虚衰所致的气喘。多由年老体弱,喘病久延,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肺脾气虚,肾气不纳,或久服攻伐之药,损伤真气而成。《景岳全书·喘促》:“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亦称肝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肝发生的症候。《太平圣惠方·治肝脏中风诸方》:“夫肝中风者,是体虚之人,腠理开疏,肝气不足,风邪所伤也。其候筋脉拘挛,手足不收,厉风入肝,坐踞不得,胸背强直,两胁胀满,目眩心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介绍】:见张璐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国信。萧山(今浙江萧山)人。平时注意搜集禁方,著有《伤寒要约》、《伤寒要格》,均佚。
自我推拿方法。出《养性书》。城郭即耳廓。用手摩揉耳轮。可防治耳病。《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养性书》: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郭,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经穴名。代号BL3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大腿后外侧,腘窝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内侧缘处;或于委阳穴直上1寸取穴。另说“委阳上二寸”(《循经考穴编》广注);“去殷门下一寸三分”(《针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吐舌,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