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应四时之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季阳气收敛,脉象应轻平而浮,像秤杆的平衡一样。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锦地罗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白术,详该条。
见清·寄湘渔父《达生保赤编》。即沥浆生。详该条。
性传播疾病之一。属祖国医学的膏淋范畴。多由交媾不洁,外受湿热邪毒,或过食肥甘辛热之品,积湿生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证见尿道口红肿,小便频数,短涩不利,滴沥刺痛,尿液混浊,如脂如膏,甚则排尿困
书名。1卷。清·张振鋆撰。刊于1889年。本书汇集明、清时期名医缪仲淳、喻昌、叶香岩、吴鞠通、陈耕通、余师愚等二十余家所论疫症、痧症、疫喉、痧喉的经验与理论,间附作者评语,全书并有结语。建国后有排印本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谷精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华山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尾骨伤。见尾闾骨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