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即油汗。详绝汗条。
证名。见《灵枢·热病》。亦作瘛疭或痸疭,又称抽搐、搐搦、抽风等。指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伤寒明理论》卷三:“瘈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
见《陕西中草药》。即窝儿七,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东郡(今山东充州)人。精心研究《难经》,认为前代注家有失《难经》本意,于是重加注解,并自号刘难经。
见《本草纲目》。为鸢尾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普济本事方》卷九方。雄黄、雌黄、砒石各等分。为粗末,瓷罐收盛,上覆盖新瓷盏,赤石脂水调泥合缝,候干透以炭火加热,盏内盛清水半盏,水耗再添,自早至晚后住火,经一夜,取盏底药研细,枣肉或蒸饼为丸,麻子大
补法之一。补益肾脏的方法。分补肾阴、补肾阳。详各条。
排脓托毒之简称。详内托条。
痫的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