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即黑丑与白丑之合称,详牵牛子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土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旱芹,详该条。
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之证。多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便秘等。
见仁斋直指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征为火音,故上征指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
《疡医大全》卷七引岐天师方。人参、三七、儿茶(水飞,去砂)、五倍子各一两,血竭五钱,滕黄、乳香(去油)各三钱,轻粉、冰片各一钱,川贝母二钱。为细末,阳疮每用二钱,阴疮每用五钱,掺于患处。治痈疽。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目傍窍中流出薄稠水,如脓腥臭,拭之即有,久则目亦模糊也。”同漏睛。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凉至宝散,见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魏·吴普撰。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