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气黄者,上气心闷,腹胁胀痛,两脚冷疼,睡卧不安,小便淋涩,状似脾黄。”《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气黄,病人初得,先从两脚黄肿,大小便难,心中战悸,面目虚黄,不能食
病证名。亦名妊娠头痛。见《女科秘要》卷二。多因孕后阳气虚衰,感受风邪;或因血聚养胎,阴虚阳亢,及血虚等因而致头痛。感受风邪者,兼见发热,头痛连及项背,宜疏风止痛,用川芎茶调散;阴虚阳亢者,兼见头胀而热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菟丝子,详该条。
证名。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亦作失气。或谓失为“矢”之误。参见转矢气、失气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作泪空。即睛明,见该条。
病名。即兔缺。详该条。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吐酸。详该条。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即羊毛疔。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