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卫生宝鉴》卷九方。檀香、人参、羌活、防风各十两,薄荷、荆芥穗、甘草各二两,石膏四十两,细辛五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治头昏目眩,脑痛耳鸣,鼻塞声重。②《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黄芩、蝉蜕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热性病治法之一。有清热解表、清热解毒、清热解暑等。详各条。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天葵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茅膏菜之别名。③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夏天无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夜明砂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穿山龙之别名,详该条。
明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明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伤寒为其中之一,是专门治疗外感疾患的,类似于现代内科中设置的某些专科。参见十三科条。
见《中药材品种论述》。为关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出《外丹本草》。为天葵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