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外科图说》卷三:“此证生于手阳明之间,初起如粟,渐长如赤豆,其痛不可忍,渐长大如杨梅之状,血不出,亦不生脓。毒从经络流于骨。有此疾者,宜当谨防。”
书名。又名《黄帝针灸虾蟆忌》。1卷。汉·撰人佚名。为现存较早的针灸文献。但其主要内容含迷信的针灸禁忌部位和图形等,并无实际临床意义。现有日本据古卷子的复刊本。
体液所化的泡沫。《灵枢·周痹》:“风寒湿气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络却。见该条。
明代官名。为生药库之最高官职,主管该库事务。参见生药库条。
运气著作,1卷。清·陆懋修(九芝)撰,刊于1866年。世人多谓运气之学义奥难晓,非图不明。故刘温舒《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为29图,张介宾《类经》为48图。陆氏则认为图说愈多,卒业愈难,且有不宜于图而宜于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炒使君子十个,甘草(胆汁浸一夜)、芜荑各一分,炮苦楝子(去核)五个。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治小儿蛔疳,腰痛时作,肚胀青筋,呕吐清沫。
即藏医挂图。公元1704年在德西·桑吉嘉措主持下,根据《四部医典蓝琉璃》的内容及编排顺序,并参考《月王药诊》等有关藏医著作绘制的一套图文并茂的著作。全套曼汤共80幅,最后一幅是由近代“门孜康”主持人钦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樟脑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形似杨梅,只痒不痛,乾燥无脓,此梅毒将发之候也。”宜先服如圣散,再服托里解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