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五味所入。详该条。
五行归类中,肝属木,木郁即肝郁,由于肝郁引起肝阴亏损,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故称。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面赤、目痛、呕血、咳血,性情暴躁,甚则发狂等。
见《江苏野生植物志》。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泉,见该条。
指子时。《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参十二时条。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撰《痈疽论》2卷。
脉学著作。9卷。清·王贤撰。刊于1711年。王氏论述脉法,采摭《难经》要旨为提纲,并广引诸家学说,删繁纂要,附述己见以求脉理贯通。
病证名。燥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内伤痰症》:“燥痰之症,咳嗽喘逆,痰火上升,时咳时止,痰不能出,连嗽不已,面赤气升,此内伤燥痰之症也。”多因肺肾阴亏,或膏粱厚味,肠胃积热,火灼津液而致。治宜养阴润肺为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即油汗。详绝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