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应雄
【介绍】:
见熊运英条。
【介绍】:
见熊运英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三卷。痢疾脓血相杂,为湿热毒气内侵所致,因毒气化热,热迫血行,渗出大肠,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故利下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治宜清肠和血,用芍药汤或香连丸加水杨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三方。木瓜一两,炒茴香一分,炙甘草二钱,吴茱萸五钱。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苏叶十片,水煎,空腹服。治霍乱吐泻,转筋闷乱。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西瓜2个(不得低于15公斤)),陈皮60克,生石膏、制半夏、炒苏子、百合、甘草各30克,炒杏仁、阿胶各15克,五味子9克。熬汁去渣过滤,将汁炼至滴毛头纸上背面不洇为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浆水,详该条。
《婴童百问》卷八方。炒黄连、鳖甲(酒炙)、煨肉豆蔻、使君子、炒神曲、炒麦芽各半两,麝香半钱,诃子肉一钱半。为细末,面糊为丸,芥子大,米汤送下。治小儿脾疳,肌瘦潮热,盗汗,饮食易伤,脏腑不调泄泻,糟粕不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欠详。著有《玄秘会要针经》五卷。
病名。见《灵枢·寿天刚柔》。又名行痹、筋痹。《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证治准绳·杂病》:“风痹者,游行上下,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筋脉弛纵而不收。”《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方。又名孔子枕中散、孔圣枕中丹、枕中方。龟板、龙骨、远志、菖蒲各等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水或酒送下。功能补心肾。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针具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形如铍针的砭石。
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系指声音洪亮。详见声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