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

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1564年。李时珍鉴于高阳生《脉诀》可商之处颇多,遂撷取诸家脉学精华,撰成此书。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作者以明晰的语句和生动的比喻分析各种脉象,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脉象的主病,均编成歌诀,便于读者习诵;后一部分系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根据宋·崔嘉彦所撰《脉诀》加以删补而成,比较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多种问题。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认识,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以脉参合八卦等,则不免牵强。但以全书而言,论脉简要,易学易用,故流传甚广。解放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并附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和《脉诀考证》,有助于对脉学的全面理解。

猜你喜欢

  • 六极

    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证。指六种虚损重症。①指气极、血极、筋极、肌极、骨极、精极六种病症。(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②指气极、脉极、筋极、肉极、骨极、精极六种病症。(见《备急千金要方》)③

  • 退妊

    见根心堂主人《坤道指南》。即打胎。《坤道指南》载退妊方:五味子、三棱、莪术、归尾、葶苈各等分,人参少许,为末,水调服。

  • 紫疥斑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 内钓似痫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内钓,表现腹痛多啼,唇黑囊肿,伛偻反张,眼内有红筋斑白者,即为此证。为寒气壅结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用木香丸(《幼科发挥》)。

  • 不思食

    病证名。又名不嗜食。即食欲不振。《赤水玄珠》:“由脾胃馁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或痰客中焦,以故不思食,非心下痞满而恶食也。”临床分虚、实两证。偏实者,多因乳食停滞,治宜消食化滞,用平胃散加减;偏虚

  • 程履新

    【介绍】:明末医家。字德基。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生活于十七世纪,学医于名医李士材,曾旅游于江苏等十余地,博览医书,医术颇精。撰有《简易方论》等书行世。

  • 朱有治

    【介绍】:清代医家。字君平。湖北罗田人。出身世医,承继家业,临证不泥于方书,常取良效,撰有《便用良方》等书。

  • 下奶藤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通光散之别名,详该条。

  • 六腑气

    指六腑气化功能失调而致的病候。《灵枢·九针论》:“六府气,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 万氏肥儿丸

    即肥儿丸第二方,见肥儿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