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多由肝肺积热,风邪外袭,风火热邪搏结于上所致,外伤亦可引起。黑睛生白翳,如花瓣,似鱼鳞,中央低陷,白睛红赤,抱轮尤甚,羞明泪热,常引起瞳神缩小,黄液上冲等,失治易成蟹睛。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指人体受父母精血所形成的胎元,是人身生命之本,与出生后饮食营养、生活调护的后天相对而言。先天之本在肾,故有肾主先天之说。
证名。指内寒所致的气喘。《万病回春》卷四:“寒喘者,四肢逆冷,脉沉细也。”本证多属寒胜阳微,治以温阳降气为主,方如九味理中汤加附子等,参冷喘、虚冷上气喘条。亦指外寒所致的气喘。《医林绳墨》卷二:“或因
【介绍】:清代医家。字缉庵,又字霞城。浙江余姚人。研究虚损证,撰有《虚损启微》(1761年)书,并与施雯(淡宁)、严洁(西亭)合纂(盘珠集胎产证治》一书。
黧,黑色。面色黧黑即指面部呈现黑色。多因饮邪久滞胸膈,或少阴气绝、血脉不流及肾虚水枯所致。《难经·二十四难》:“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黑如黧,此血先死。”《金匮要略
喉科器械名。指咽喉部喷粉器。其状如一扁鼓形,直径约5-7厘米,以薄铜片制成,前部连以空铜管,铜管由三节组成,可自由伸缩。铜管末端呈斜面,药粉置于其上,用手按其鼓面,产生气体冲出药粉,以达咽喉部患处。不
证名。多由外邪客于肺系。气机上下升降不利致咽喉呼吸不畅,壅塞难通。可见于多种咽喉疾病。
六腑病候之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与脾相为表里,共司升清降浊。胃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客寒积热、饮食不节、或胃气虚弱所致。临床表现,以呕逆飧泄、痞满疼痛、胀嘈杂为主。《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胃病者
①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山莲藕之别名,详该条。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