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头身喜汗

头身喜汗

病证名。指头身经常容易出汗,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小儿有血气未实者,肤腠则疏,若厚衣温卧,脏腑生热,蒸发腠理津液泄越,故令头身喜汗也。”治疗可在清脏腑热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等固表敛汗药,若卫虚而表气不固者,可用玉屏风散实卫固表。

猜你喜欢

  • 产后宜戒

    见清·倪东溟《产宝家传》。古时认为产后宜:一戒怒气,二戒勉强起居,三戒七日内沐浴梳头,四戒早食厚味荤腥。

  • 粘糊菜

    见《救荒本草》。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 子宫颈炎

    病名。是子宫颈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急性炎症表现宫颈局部充血、水肿、上皮脱落、坏死,甚至形成溃疡,带下量多呈脓样。慢性宫颈炎包括宫颈糜烂、息肉、肥大和潴留囊肿等,带下量亦多,有时呈脓性或血性,常伴有腰

  • 邵念山

    【介绍】:参见邵三山条。

  • 化痰

    祛痰法之一。消解痰涎的方法。依据生痰的病因,化痰法约分六种:宣肺化痰,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燥湿化痰,祛寒化痰,治风化痰。详各条。

  • 煖水脏

    即温肾。详该条。

  • 小儿暑病

    小儿夏季感受暑邪而引起的病证,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暑为阳邪,故感暑而病者,可见高热口渴等;暑邪有升散的性质,所以侵人则使腠理开而多汗。汗出太多,则气亦随之消耗,气耗轻者,使人少气,倦怠;

  • 传尸

    古病名。指能互相传染的消耗性疾患。《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

  • 心悗(mèn 闷)

    证名。指心中烦乱而闷者。多由下元精气不足或血虚阴火炽盛引起。《灵枢·口问》:“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证治准绳·杂病》:“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气日减,心包与心主血,血减则

  • 吊菜子

    见《广州植物志》。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