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韩善徵条。
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冻产。详该条。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合阴阳方》。即阴蒂。
指纹弯向大指旁,主痰热(见《医宗金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额板眉棱骨痛也……元气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张氏医通》卷八)。多种内外障眼疾均可出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黄水疮。见该条。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亦作眼痒。由风、火、湿、热、血虚等,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眼内痒涩不适,重者痒若虫行,奇痒难忍。可见于今之沙眼、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内治:因风者,
病名。①出《中藏经》卷三。五丁之一,发于舌下,根头俱赤发痛,舌本硬,不能多言,惊悸烦闷惚恍,多渴饮水不休,小便不通,狂者危,不狂者可治。治同疔疮。②出《疡医准绳》卷三。红丝疔之又名。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