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书田
【介绍】:
见何其伟条。
【介绍】:
见何其伟条。
【介绍】:见李菩条。
尩,骨骼弯曲变形;羸,瘦弱。指病人身体瘦弱,骨骼关节变形的病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尩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九。用杉木按伤处长短阔狭,曲直凹凸之形,制成数根长条形的小板,两头各钻一孔,以绳联贯,待骨折整复,以竹帘围裹后,加用此板紧缚。取其坚韧挺直,使骨缝无离定脱走之患。今仍沿用
书名。又名《杂病证治类方》、《类与》、《王损庵先生类方》。明·王肯堂辑。8卷。本书是《证治准绳》中的一种。书中选集内科杂病、五官科等病证的方剂,予以分类汇编而成。分为卒中暴厥、中风、中寒等30大类,共
病证名。见《女科知要》。即妊娠大小便不通。详该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又称漩多,即指尿多。《圣济总录》卷九十六:“肾者主水,膀胱为府,今肾气不足,膀胱有寒,不能约制水液,令津滑气虚,故小便利多。”详小便多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四十卷。因寒搏于血,血涩不通所致。症见肿硬木闷,破而不溃,肿亦不消。治宜神效瓜蒌散,外宜隔蒜灸。《外科启玄》卷五:“初发即有头曰乳疽。”又《校正外科大成》:“乳痈、乳疽生于乳房。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难产。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火邪内郁所致的气喘。多由邪热内郁,肺气壅遏不宣而成。症见喘促、厥逆、神情闷乱等。《医贯·喘》:“又有一等火郁之证,六脉微,甚至沉伏,四肢悉寒,甚至厥逆,拂拂
病证名。喘,指喘嗽;胀,指腹部及肌肤肿胀。喘与胀在病理机制上常互为因果,其关键在于肺、脾机能的异常。《证治准绳·幼科》:“凡喘嗽之证,若小便不利,则必生胀,胀则必生喘。要分标本先后,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