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例新注
见伤寒论注条。
见伤寒论注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党参、白术各一钱,黄芪、当归各一钱二分,陈皮、柴胡各八分,炙甘草三分,升麻四分(或加何首乌二钱,炒知母一钱;或再加青蒿八分、麦芽一钱)。为粗末,加生姜一片,大
经穴别名。见《普济方》。即陷谷。见该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生大黄(后下)、赤芍药各15克,厚朴、木香、延胡索、栀子、牡丹皮、芒硝(冲)各9克。水煎服,每日二剂,三至四次分服。功能泄热通便,理气止痛。治重型胰腺炎(急性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荠菜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胎垢、蛇身、蛇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鳞体者,谓皮肤之上,如蛇皮鳞甲之状,故又名蛇体,此由气血否(痞)涩,不能通润于皮肤……。”类似鱼鳞病。治宜养血活血,如四物汤加味。亦可用僵蚕、蛇蜕
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即“中运”,详该条。
病证名。指目视不清且眼球转动不灵活。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溯源集》注:“睛,目瞳子也。睛不和,精神不能贯注,故视不明也。”《医宗金鉴》:“睛不和者,阳证也。此热结神昏之渐,危恶之候,急
证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九。又称腰脚痛。详该条。
书名。3卷。清·陆廷珍撰于1868年。陆氏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融会前人学说,参附己见,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等多种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银海精微》。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