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白环俞,见该条。
【生卒】:?~1749年【介绍】:清代医家。字在泾,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年轻时家贫而好学,曾在寺院卖字为生,能诗文,后业医,结交不少著名文人学士(如沈德潜)。晚年,医术益精,治
见《广西中药志》。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清·曹心怡撰。刊于1890年。本书论述喉痧(即猩红热)一病的源流、病因、病证、脉象、治法、禁忌等,并附若干治疗方剂。有独到之处,现有《中国医学大成》(附增眉注)本。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①由肝胃肾三经之火毒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赘生物,头大蒂小,形似蘑菇,微肿闷疼,若色红皮破者,偶然犯之,则痛引头顶。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用硇砂散点
见遂生编条。
见.《本经逢原》。即芦叶,详该条。
书名。简称《伤寒集注》。10卷。清·舒诏编撰。刊于1750年。作者为喻嘉言再传弟子,于《伤寒论》注家中推崇喻氏《尚论篇》,但又认为“其间遗义尚多”,遂以此书为基础,“参考百家,征以症治”(见自序)予以
【生卒】:约1585~1664年【介绍】:清初著名医家。字嘉言,别号西昌老人。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年青时以贡生被选入京城,清军入关后隐居,并研读医书,旅游于南昌、靖安等地,后(1644~1661)在
证名。指食欲减退,甚则不欲饮食。《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阳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参见不能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