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五更泄、五更泻。指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见《普济本事方》。《世医得效方》卷五:“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用七气汤送下。”《寿世保元·泄泻》:“人病泄,每至五更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肉苁蓉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黑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多因暴感寒邪,或心火热甚,阳气被遏所致。可见于外感热病、疟疾、暴受寒冷、饮酒、恐惧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战慄,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
见《广州植物志》。即咸虾花,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手法。又称三退一进。见《针灸大成》。指一次进针至深部,然后按深、中、浅次序分次退至皮下的针刺方法。操作时不论进退,每层均应根据需要作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需继续刺激,可以重复操作。
消食导滞的简称。详消食化滞条。
证候名。《备急千金要方》:“膀胱寒,小便数,漏精稠厚如米白泔。”